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治边疆新思维还是权宜之计?

作者 雅尼克
今年8月19日,新疆七五事件一周年刚刚过去,位于新疆西部的阿克苏市发生爆炸案,造成七人死亡十四人受伤。案发之后,到任不久的中共新疆党委书记张春贤就处理此案提出了意见,引起关注,本台也给予了报道。

张春贤表示,此案“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伤害的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暴力犯罪分子“不代表哪个民族,也不代表哪个宗教”,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张春贤在谈话中虽仍然提到“与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斗争”这样的传统意识形态用语,但重点已经转变。

张春贤于今年四月份调任新疆接替以强硬派著称的王乐泉。此次张春贤对阿克苏事件的表态,传达了某种新思维。按照中国意识形态话语诠释,所谓“三股势力”,是指“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中国官方话语一直认为,所谓三股势力各自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本质并无根本不同,他们以宗教极端面目出现,以民族独立为幌子,进行暴力恐怖活动。

然而,2009年七月五日新疆发生的骚乱使这一将族群、宗教、恐怖视为一体的强硬政策受到严峻挑战。长期以来,中国官方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新疆和西藏政策以维护统一,粉碎分裂为重心。这是典型的传统帝国统治手段。十八世纪,满清帝国曾经在征服新疆时对蒙古准噶尔族群实行屠杀,“全行剿灭,不留余孽”。史称准噶尔屠杀。站在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高度,中国进入世界秩序中心之后的今天,历史上发生过的这种种族清洗之类的反人类暴行已不可想象。通过其他强制手段谋求同化也难以如愿。对于如维吾尔或西藏这样本身拥有悠久文化传统,又有着深厚宗教信仰的民族来说,汉化也无可能。实际上,不仅对于新疆或西藏,甚至对于被称为“同文同种”的台湾,强制归顺的时代已经过去。

从摆脱中华帝国心态,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出发,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建构超越不同族裔的精神价值。从国家认同角度出发,中国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极而言之,未来中国发展逃不出以下两个大方向:

一是未来民族国家的建构向着单一民族的方向发展,汉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信仰成为所有这一民族国家成员的精神依归。而对少数族裔实行同化。同化意味着失去自我,失去本族裔认同;拒绝同化则有可能招来灭顶之灾,于是争取独立成为最后选择。

第二种前景即是参照多族裔现代民主国家如美国的国家认同模式,在族裔平等基础上打造一套为大家共同认可的超族裔、超文化,超宗教的普适价值,并为这套普适价值建构坚实的制度和法律保证。参照欧洲的经验,实际上,国家无论大小,族裔无论多寡,任何现代民族国家都无法避免建构国家认同的艰巨任务,无论是建立各族裔共享的精神价值,还是打造保障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多元民主制度。比利时人口仅有千万上下,同中国广州市人口相差无几,但却面临着讲荷兰语的弗拉芒族与讲法语的瓦隆族的分裂危机。法国被认为是以共和价值整合民族国家的样板国家,但其国家认同却受到来自北非等地以伊斯兰信徒为主的移民浪潮的强大冲击。基督教无疑是欧洲的文化传统,但是欧洲联盟2005签署的《欧洲宪法条约》和2007年通过的《里斯本条约》则不提基督教信仰。面对现代族群融合与国家认同,对于中国这种多族裔的大国说来,只有各族裔都能接受的价值和共同的法律规范才能成为认同准则。

中共新任新疆党委书记张春贤上任之初,提出的上述以“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为重点的新疆维稳观可以称之为治疆新思维。但是,这一新思维是体现了经过“七五”新疆骚乱之后中国官方对民族政策的整体反思,还是面对新疆维汉矛盾激化的权宜之计还须进一步观察。
法广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