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在这里修建生态城 |
蒙古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蒙古的面积是德国的四倍,而人口仅有300万。不过,该国人口差不多一半居住在首度乌兰巴托。虽然,乌兰巴托并没有很多大型工业,但该市上空仍然聚集一层厚厚的废气尘埃。乌兰巴托的空气尤其受到那里三座供暖厂的污染,而千家万户在传统的蒙古包里生火做饭,加上取暖,对大自然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希望能在这里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北京飞往乌兰巴托只需两小时。途中,人们看到的是无尽的山脉、沙漠以及几乎杳无人烟的草原。乌兰巴托城市出现前,人们就先看到密布在城市上空的烟云,同蔚蓝的天空形成鲜明对照。
蒙古人喜欢用"蓝天之国"来歌颂他们的家乡。在辽阔的草原地区,蓝天之国的说法也的确名副其实。不过,在乌兰巴托,要想欣赏蓝天则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尤其是在冬季,乌兰巴托被一层厚厚的尘埃紧紧地包裹着。这时,该市的气温可以降到摄氏零下30度以下,为居民楼供暖的暖气站不得不开足马力,而在市郊分散于各处的约15万个蒙古包内,为了取暖,可以在炉子里燃烧所有物件。
假如能够降低取暖耗能,节约的将不止是金钱。这也将是为净化这座世界上最寒冷首都的空气做出的贡献。在乌兰巴托西南部靠近机场的地方,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在做出示范,告诉人们怎样取暖节能。
生态样板房:两层式建筑,外表涂成黄橙色
在一片72公顷的土地上,人们正在创建一座蒙古-德国生态城,计划修建2200套住房,还有学校、绿地以及购物中心。如果现在来到这里,人们只能看到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孤零零只有两座样品房,它们是两层式建筑,外表涂成黄橙色。这样的小楼在德国的新建小区里也能看到。工人们已开始为修建另外5座生态房打地基。
来自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的埃尔贝克先生负责乌兰巴托综合城市建设项目。他骄傲地站在生态房前,指着房顶上熠熠发光的太阳能电池说:
"这是用来取暖以及提供热水的。乌兰巴托能源不足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供暖部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取暖的需要。因此我们考虑寻找其他解决办法。"
乌兰巴托日照充足,为生产太阳能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每年日照时间平均2800小时,而德国日照时间只有900小时。
对埃尔贝克而言,生态房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即回收和处理废水。人们希望,将以缺水著称的乌兰巴托建设成绿色的植物园。他说:
"我们将严重污染的水加以处理,并重新利用那些一般的脏水,用他们冲洗厕所,浇灌绿色植物带,让这个城市保持绿色。"
|
生态样板房:两层式建筑,外表涂成黄橙色 |
样品房的房间明亮舒适,土质地板显得很温暖。房子都是座北朝南,墙壁封闭得很好,足以抵挡冬季的寒冷。而恰恰是这一点,比社会主义时期建造的500多座高层住宅楼要强得多。乌兰巴托的主要景观依旧是这些社会主义时期遗留下来的楼房。它们为大约25万人提供6万套住房。这些住宅是俄式建筑,多年失修,目前基本处于非常糟糕的状态。它们没有经过加厚墙壁的环保隔离处理,窗户经常关不严。蒙古没有测量用户消耗能源和水资源的机制。
2007年,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在乌兰巴托西部对一座建于1982年的楼房进行了整修。这座5层的大楼共有大约30套住宅。来自德国的贝克早在德东地区就已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他说:
"我们在三个月内就完成了整修任务,供暖问题、强化屋顶等,我们对大楼进行了加固和密封,还改善了卫生系统,修建了基础管道。我们几乎将德国的模式一对一地拿到这里来并完成了实施。"
楼房整修之后,大楼的耗能总量降低了70%,而同时,住房的舒适程度也得到明显提高。根据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的推算,如果乌兰巴托所有这类楼房都进行了整修的话,该市目前的三座供暖厂有一座可以关闭。不过,整修房屋耗资巨大,平均算来,每整修一平方米耗资100欧元,但新建房屋耗资却又是它的三至四倍。如果不整修,这些楼房在10年后就到了不得不拆迁的地步。
乌兰巴托的上空重新变蓝,恐怕还要再等上一段时间。在这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