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5日星期日

额鲁特·珊丹译著《蒙古秘史·文学本》

anthroman
想读一读这本书;先前读过《蒙古帝国史》、《草原帝国》,是带着一种敬畏的心理去读的,从中知道我们所谓的元帝国中华曾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而不是相反的情形。任何历史可以尊重曾经的“事实”,也可以建构所谓的“历史事实”,关键是看“历史以何种身份出现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后面这句话是我的祖师爷Fredrik Bath说的,我很赞成。

博主回复:
把地址给我,寄书给你。《蒙古秘史》成书于1240年。《蒙古秘史》,蒙古语记作“忙豁仑·纽察·脱卜赤颜”,是蒙古汗国时期的“国史”,是“苍狼之血”、“白鹿之乳”凝聚成的一部“圣书”。是蒙古历史、文学的“族碑”;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镜鉴”,是世界文库里的“瑰宝”。由此,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历史名著、文学经典。同时,这部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吉思汗传。

anthroman
成吉思汗应该说每一个人心中的王,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都是蒙古人种,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符号,一个一提及就给生活在东亚这片土地上的人以无限的意义,无限的遐思的形象,策马欧亚,饮马多瑙河畔,东征倭国。虽然不都是他亲自所为,但却是在他所代表的那个符号下展开的,他何止“只识弯弓射大雕”,那弯弓射下的又何止是大雕;那张满的弯弓,曾是多少文明尽折腰。我们遥思这么一个人,使我们面对生存问题不再萎缩,不再犹豫。所以,至少对我个人而言,他是王。

博主回复:
你站在人类学的角度上跳出一些界定,这是多么珍贵!

十三世纪崛起的蒙古大帝国,以风暴帝国的凌波之势从高原出发,向西方征讨,不到八十年,先后灭亡了数以百计的政权,铁蹄踏过多瑙河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版图面积最大的、空前绝后的蒙古帝国。

美国《华盛顿邮报》于1995年以《千年风云人物——成吉思汗》为题,径直提出一千年以来的风云人物。名列榜首的就是征服世界的成吉思汗。
震惊欧亚大陆的蒙古人,是“黄祸”一词的起源。

“黄祸”一词,不是随意的恐吓,或是羞于启齿的尴尬,是建立在世界历史上的强大警告。在中国近代史中,“黄祸”是弥补民族自尊心的佐证,以中国巨龙之掌给予西方人的最响亮的一记耳光,鼎立神洲的光环。

人类,在无数个“为什么”中走向繁荣,在回顾过去中,为无数个“为什么”寻找着一个准确的答案。

西方研究蒙古历史的学者,曾将一枚盖世勋章——世界皇帝、马背皇帝,授予威震世界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被西方人称之为“黄祸”的蒙古人,为什么如此这般强悍,是什么赐给十万蒙古铁骑征服世界的威力,仅仅是靠他们的野蛮与残忍吗?

人之初,原本并无多大区别,人文背景可以塑造人的第二性。在相互杀戳的年代里,每一个游牧民族,在不断的你死我活的争斗中,都可能沦为一个野蛮的而又不容别人侵犯的民族。

是蒙古人的手中拥有一把攻破五方八极的金钥匙吗?有的话,那么,这把金钥匙就是精深的蒙古游牧文化。

对于某些思想狭隘的人来说,蒙古勇士、成吉思汗这八个字,会不会像一把锋利的刀,挑开一个人的隐痛?


其实,做为蒙古人,我赞美勇士,在某些人的眼睛里,就是一种背叛。我是成吉思汗的子民,既然是圣主的子孙,我就有意务为他唱出最美的颂歌。

我是在草原上长大的蒙古人,从生到死,我永远都不会背叛自己的祖宗。
可是,有些人又说:成吉思汗是侵略者。
可是,那些人和我一样清楚,元代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
可是,就有人在随意评论历史。冷兵器时代,野蛮无力征服世界,征服需要一种强大的力量,需要团结忠诚做为前行的根基,而推动这种根基的,必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

用一个狭隘者的眼睛来看待蒙古史,是不正确的。
难道,中国的疆土因外敌的入侵而变成弹丸之地,被人不断的打嘴巴,我们才会感到光荣伟大吗?

成吉思汗的贡献还在于,他用马蹄将世界缝在了一起,打开中西方文化的通道,这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大的贡献。有时候,我也一直在想,如果,西征如果不是蒙古人获得了胜利,而是汉族同胞,那么中国的历史学家们,就一定会给这次西征寻找一万个理由,证明西征是一次正义的远行。其实,中国的历史学家,和我们一样悲哀,一样无奈,一样迷茫。在某些人眼里,元史是凌架于大汉民族之上的历史,所以元代的历史被压缩在百年之内,其实,后元是存在的。察哈尔部的达延汗继成吉思汗之后,再度统一了蒙古内部,并以分封制在漠南、漠北为蒙古各部奠定了分地定牧的基础。此后,林丹汗率部抗击后金入侵也近三十年,直到清天聪六年(1632)兵败于皇太极。林丹汗逝世后,清军继续向察哈尔余部进攻,降其妻子和皇太子。随着察哈尔部的衰败、瓦解、分割,察哈尔部的消失,标记着自元太祖成吉思汗至林丹汗,凡三十二主二十二世共四百二十八年的蒙古汗国历史的结束。

游牧民族是文明的部族,天人合一的情怀,使牛羊遍野但自然却毫发无损。藏族的《格萨尔王》、额鲁特蒙古的《江格尔》、克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中国的三大英雄史诗都出自游牧民族。昨晚,在没有登录的情况下,读完了你的全部博文,对你的一些见解,比如改变独龙人原始生活方式的阐述和看法,感慨颇深。
http://blog.sina.com.cn/wyh0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