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星期六

德国的蒙古学研究

德国具有东方学研究的悠久传统。在此传统中可以说蒙古学是较为晚近产生的年轻学科。蒙古学研究的最初论著是由突厥学和汉学学者撰写的,如,1837年埃尔德曼发表了(卡尔梅克江格尔)一文,其后,1863年嘎博林策发表了《中国、蒙古的石刻铭文》。

把这些在德国发表的蒙古学成果与欧洲其他国家发表的蒙古学成果比较的话,亦可显出其晚近和年轻。如在欧洲最早的蒙古史研究成果是于1710年在法国出版的有关成吉思汗传记的书。这部由佩吉斯·捷拉·科拉伊赫(音译)撰写的书于1722年被译成英文出版。其后的重要成果仍由法国学者高比尔(音译)撰写的成吉思汗的传记作品。该书出版于1739年,与佩吉斯·捷拉·科拉伊赫的书的区别在于,这部书利用了汉籍史料。

由此来看,如果说法国的蒙古学研究是以成吉思汗的传记攀始的话,那么德国的象古学研究则是以对蒙古人的口碑和书面典籍的研究发端的。而且,该领域直到今天仍在德国蒙古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研究蒙古人的口碑和书面典籍的最优秀的成果是在德国出版的。德国向具有研究书面典籍的悠久传统,而且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德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最严谨的学术方法。

德国的蒙古学研究虽然较为晚近才出现,但其发展势头却较为强劲。其证据之一是在德国出版了能够反映德国蒙古学研究发展概况的成果。与此同时还出版了文献学书目,其中有,乌铎·巴尔克受写的(德国的蒙古学研究》、《柏林洪堡大学的蒙古学发展史》、《民主德国时期莱比锡大学的蒙古学发展史》、《德国蒙古学发展的一些问题》等论文,以及江.策仁索德纳木撰写的《著名蒙古学家瓦尔特·海西希》,维尔尼卡·法伊特、101乌铎·巴尔克曼等人撰写的(德国蒙古学国际文献》等分类目录和由乌铎·巴尔克受按作者分别撰写的《德国蒙古学学术成果目录》等文献书目。从这些成果中可以大致了解德国蒙古学研究的情况。

从B.法伊特、y.巴尔克曼的分类书目来看,直到19%年,在蒙古学研究方面德国学者共发表了765部(篇)成果。2002年,乌铎·巴尔克曼编纂出版了32位学者的成果目录。从中可以看出,在过去的100多年,虽然德国从事蒙古学研究的学者并不算多,但发表的成果却不少,并且明显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学者们发表的成果数并不相同。例如,根据乌铎·巴尔克曼的统计,瓦尔特·海西希发表的成果为253部(篇),而彼尔托利德·什普勒尔只发表了3篇文章。B.什普勒尔的成果虽然从数量上来看似乎少了点,但是其范围广大,并且在学术上与B.海西希的成果一样有很高的价值。他撰写的《金帐汗国:蒙古人在俄罗斯(1223一1502年)》(莱比锡,1943年,556页),《蒙古时代》(柏林,1948年,46页),《伊朗的蒙古汗国(1220一1350年)》(柏林,1955年,579页)等著作至今仍未失去其学术意义。

德国的传统蒙古学研究近年来处于衰落状态。莱比锡、柏林、波恩的亚洲研究中心的蒙古学家的数量逐年减少,几乎到了后继无人的境况。所以,需要特别指出,发展德国蒙古学、支持蒙古学家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