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星期六

鄂托克阿尔寨石窟

阿尔寨石窟寺位于鄂托克旗棋盘井境内,距旗政府乌兰镇130公里,距乌海市50公里,距109国道100公里。石窟寺所在地为低缓丘陵地貌中的一座孤立突起的平顶红砂岩小山,地质面貌独特,平面形制不太规整,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70-90米,山顶海拔高度1460米,与周围的高差约40米。阿尔寨(百眼窑)石窟寺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石窟寺建筑群。现存65窟,洞内的壁画传递了蒙古人信仰、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以反映成吉思汗作战场景的壁画最为珍贵。大量的早期回鹘蒙古文榜题,其内容涉及佛经及世俗生活,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回鹘蒙古文榜题最多的一处遗址。它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寺,也是我国规模较大的西夏至蒙元时期的石窟寺。阿尔寨(百眼窑)石窟寺保存的大量珍贵壁画和回鹘蒙古文榜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据《蒙古秘史》记载,1226年秋,64岁的成吉思汗仍然雄心不已“去征唐兀(西夏),以夫人也遂从行。”秋冬之际,成吉思汗率大军南下渡过黄河,在鄂托克旗与西夏军队隔河对峙。成吉思汗率部下在阿尔巴斯山围猎野马,坐骑受惊,成吉思汗不慎坠马受伤,在阿尔寨石窟养伤。《蒙古秘史》中说,“冬,间于阿尔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汗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尔合惕地面下营。”据专家考证,“阿尔不合”,就是现在的阿尔巴斯;“搠斡尔合惕”,蒙语意为“多窟汇聚之处|”,而蒙古高原石窟甚少,堪称“多窟汇聚之处”的,目前发现的仅有阿尔寨石窟。

阿尔寨石窟东南侧的10号石窟为成吉思汗养伤时所住。该石窟的门前,树有代表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苏勒德神矛,门旁刻有一座西夏风格的佛塔浮雕,门前的石崖边上凿有两道竖壕,据说是为方便成吉思汗养伤时坐着射箭所凿。

在第28号窟中,西面墙上有一幅壁画。有的专家认为是“蒙古族丧葬图”,鄂托克旗旅游局编制的《鄂托克旅游》中介绍是“蒙古贵族丧葬图”,阿尔寨石窟文化保护所制作的说明牌上介绍的是“蒙古帝王丧葬图”。

整个壁画为梯型结构,最上面两层绘有山川、河流、原野,并在突出位置绘有两军对垒、激烈作战的场景,可以还原为成吉思汗征西夏作战的场面。

第三层左侧绘有若干匹白马,一匹褐红色马,及若干峰骆驼,应是表现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猎野马时,所乘“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右侧绘有两座白色蒙古包,尖顶高耸,其左侧有一间寺庙,一间宫殿,宫中绘一妇人,似在垂首痛哭,应是表现成吉思汗逝世,随行的也遂夫人悲痛不已的。阿尔寨石窟山顶平台之上,原有宫殿、寺庙,皆毁于林丹汗西征鄂尔多斯之役,现仍存有遗址地基。其5号遗址的地基为圆型,是一较大型蒙古包的基础。6号遗址与5号相连,是一方型地基,较1号、2号遗址面积小得多。1号、2号遗址原为宫殿、寺庙,且位置居中,5号、6号遗址既然相连,又有区别,其功能应是相关且又有区别的。

壁画中部,绘有三人立于一棺木之后,左侧男子着盛装束袖袍服,关戴盔型圆帽,在其右侧站立的似为二位僧人,应为随同成吉思汗征西夏的托雷王子及为成吉思汗祈祷的僧人。木棺头宽尾窄,由一根圆木中间剖开而成,棺木年轮较清晰,木棺中间有三道箍。三人身后,绘有方形墓圹,其中伏着一具尸体,有四只白鹤用嘴将尸体衔起。墓圹右侧有一位僧人跪着,为逝者念经超度。

阿尔寨石窟山顶平台西北处,有一人工开凿的坑道,北侧连一石窟,据介绍是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而且在阿尔寨各石窟中,此窟夏秋季节最为阴凉。那么,既然前有10号窟,上有蒙古包、幕帐,此为什么还要开凿一个地面以下的石窟呢?在108眼阿尔寨石窟中,这眼窟是最特殊的。别的窟均是依山势在侧面开凿,唯独这眼窟是挖进地面以下,然后开凿的。这眼窟也是最耐人寻味的——是否此窟即壁画中之墓圹,曾为成吉思汗逝世之后的停灵之所呢?

在第31号窟内西侧壁上,亦有一幅场面宏大的壁画,人物繁多,极其耐人寻味。此画上部,约占整个画面五分之三的部分,绘有一尊藏传佛教的密宗法王,怒目金刚,神气活现,极其威猛。画的下半部,绘有一百余各色人物,分为四组。

第1组共8人,为一地位尊贵,接受众人跪拜尊崇的大家庭。其中心人物为一位身材魁梧、头戴四方瓦楞帽,身穿盛装蒙古礼服的男子。他盘腿而坐,右手举在胸前,左手置于腿上。其左侧为一位贵妇人,着蒙古礼服,戴固姑冠,坐姿与男人相同,头也侧向男主人。侍坐于男人右侧的为二位贵妇人,均着蒙古礼服,头戴固姑冠,但坐姿不同,均只盘右腿,左腿收回半立,双手愈合十于胸前。男主人左侧,另有四位蒙古男子,年少无冠,着礼服,均只盘右腿,收左腿,双手合什。这8人毫无疑问为蒙古族的显贵之人,那么,他(她)们是谁呢?

据巴图吉日嘎拉先生分析,魁梧男子当为成吉思汗,左侧贵妇人为正夫人孛儿帖?兀真皇后,其左侧的四位年轻男子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皆为孛儿帖夫人所生长;成吉思汗右侧的二位贵妇人,为也速干皇后、忽兰皇后,因为是侧夫人,所以坐姿与正夫人孛儿帖皇后不同。

这8个并排坐于白色的高台之上,接受人们的礼拜。高台之下,呈品字型端放着三台丰盛的祭品。中间的为主供,置于高台之上,上罩红色伞盖;其两侧为副供,均置于红色托案上,为全牲之祭品。三台祭品状若三座山峰,令人想起成吉思汗每年阴历3月21日春季马奶祭所用九九八十一只羊背子,以及蒙古宫庭酢马宴所上的全牛席,其含义不言而喻。

第2组人物约为10位蒙古妇女,均穿礼服,由一位头戴固姑冠的贵妇率领,跪坐于白色高台右侧下方。这组人物,应是成吉思汗之妃也遂皇后带领的嫔妃们。

第3组人物约20位着礼服的男子,位于第2组人物下侧,一座山将其与第2组人物分开。这些男子由一盛装男子带领,向台上8人行弯腰礼。这些男子中有骑着马,象从远方赶来的样子,其后部绘有山川,人群在山谷间形成只见头不见尾的队列。

第4组人物位于高台左下方,约有20位盛装男子,跪拜或盘腿而坐,双手合十,向台上行礼,似为成吉思汗的重臣、干将(如四杰、四狗等),在向大汗行崇拜之礼。

据考证,在甘肃酒泉西南文殊山青衣寺(即文殊寺),有一块元朝泰定三年所刻《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裔南答夫失所刻,碑文说:“金转轮王皇帝南瞻部洲,为世之主,位传于成吉思汗皇帝……”丝绸之路上的这段碑文与内蒙古草原上的这幅壁画,遥相呼应,从宗教角度,认为成吉思汗为密宗法王下凡,可以相圆两说。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