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星期一

蒙古文字拉丁化势在必行

一.前言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文化的载体,但不是文化的本身。据悉,世界上有近6000种语言,其中有文字的语言仅占30%,然而文字的主要类型却只有数十种。
  
按李学金教授[注1]在其《世界文字的拉丁化趋势》一文中的说法,人类文字的发展演进通常经历象形文字(现仅存汉字)、音节文字(如日文假名)和字母文字三个阶段。字母文字如希腊文字(公元前9世纪)、拉丁文字(公元前3世纪)、亚美尼亚文字(公元3世纪)、阿拉伯文字(公元4世纪)、哥特文字(公元4世纪)、天城书(公元7世纪)和西里尔文字(公元9世纪)等。在前述七类字母文字中,拉丁文字具有无可争议的优越性,有26个字母,形体简明清晰,易于认读书写,流传很广,是世界上最通行的字母。因此,没有文字的语言要创制文字,纷纷采用拉丁字母;已有非拉丁文字的语言欲转换文字制度,也往往采用拉丁字母,这就是世界文字的拉丁化趋势。人类文字发展的终极形式一定是拉丁文字,即象形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拉丁文字。

鉴于胡都木蒙古文字的诸多弊病,改革蒙古文字的主张由来已久。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国际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主张蒙古文字拉丁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将回顾蒙古文字史及其现状;罗列胡都木蒙古文字的诸多弊病;分析当前就蒙古文字改革方面的几种意见;指出蒙古文字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道路——拉丁化,并强调其紧迫性。

二.简述蒙古文字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蒙古文是表音文字,即蒙古语基础上,用字母来标记读音的文字。一般学者认为,12世纪之前,蒙古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借用周边民族的文字,如借用汉字的音标记蒙古语;借用女真文、契丹文、党项文(注:这些文字均仿汉字创造的方块形文字)等。直到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之后,蒙古族开始采用畏兀儿字母拼出自己的语言。也有的学者认为,突厥与蒙古关系密切,10世纪前后与畏兀儿毗邻的文化发达的乃蛮部和克烈部首先采用了畏兀儿文。这是早期的蒙古文,称“回鹘蒙古文”。一般认为回鹘蒙古文共有19个字母,其中元音5个,辅音14个,每个字母有词首、词中、词尾三种变体。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写。拼写规则不严密,重文别体较常见。

公元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颁行“蒙古新字”(不久改称“蒙古字”,今通称“八思巴文”)后,回鹘式蒙古文主要限于民间使用。八思巴文系忽必烈命元朝国师八思巴创制,是基于梵文、藏文字母而成。八思巴蒙古文是当时元朝的官方文字,它也被用来拼写其他民族语言。元朝后期,回鹘式蒙古文又逐渐通行。
  
1307年,蒙古族学者却吉翰斯尔又根据八思巴文的变化,对回鹘式蒙古文进行了改革,使之适合蒙古语言的特点,史称却吉翰斯尔字。
  
到17世纪时,回鹘蒙古文发展成为两支,一支是至今通行于除新疆地区以外的中国广大蒙古族聚居地区的传统蒙古文,或称胡都木蒙古文(以下通称胡都木文);另一支仅在卫拉特方言区的新疆、青海蒙古族用的托忒文。胡都木文共29个字母,其中元音字母7个,辅音字母22个。胡都木蒙古文比起回鹘式蒙古文,有如下优点:一些字母形状有了改进,更便于连写;一些字母的写法发生分化,分别表示不同的读音;补充了拼写借词时使用的一些字母,拼写规则趋于严密,一个词不再分写成两段。到了较晚近阶段,有些词和附加成分的规范写法改成接近现代口语的形式,并增加了新式标点符号。尽管如此,胡都木蒙古文的弊病仍甚多(详见本文第三部分),特别是一音多形和一形多音的模糊性仍无法彻底解决。

托忒蒙古文是1648年由卫拉特僧人咱雅班第达在传统蒙古文基础上改制的。共31个字母,其中元音7个,辅音24个。4个圆唇元音o、u、ó、ú的写法有区别;辅音字母d、t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混用;阴性词里的[g]、[h]读音用不同字母表示;设置了表示长元音的附加符号,且规定了表示长元音的双写形式。由于做了这些改进,托忒蒙古文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系统,称之为明体表音文字。
  
1686年,喀尔喀的哲布尊丹巴一世(本名札纳巴资尔)参照梵文、藏文字母创制而成的一种记录蒙古语的音节文字,称“索永布文字” [注2]。此文字共80个字母,有14个元音字母,分卧式和立式两种书写形式。此字体非常漂亮,经常被寺院用以装饰,只可惜写起来比八思巴字还不方便,罕用于社会上。卫拉特人创造使用托忒蒙古文不到40年,为何又创造索永布文字?有些学者认为,哲布尊丹巴一世时期的蒙古社会正处于动乱不安的历史时期,此时的他深感民族处境的危机,欲通过创制一种新文字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之目的。
  
南蒙古有些蒙古人曾试图将竖式书写蒙古文变成卧式书写,以方便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传统蒙古文字的结构本身只能适于竖向书写,这种努力必然是徒劳的。
  
1945年,蒙古国转用以西里尔字母(又称斯拉夫字母、俄文字母,以下通称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俗称“新蒙古文”。这种文字的字母比俄文字母多了θ,Y两个元音字母,长元音用双写字母表示,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喀尔喀方言的语音系统,做到了书面语与口语基本一致。另外,由传统的竖写文字变成了横写文字,这当然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但西里尔字母在国际上不通用,电脑、互联网使用很不方便。
  
1955年,新蒙古文传入南蒙古,内蒙古族也开始学习使用新蒙古文,直到1957年底。从1958起,又恢复使用胡都木蒙古文。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南蒙古还有一些人,试图在胡都木文基础上,类似于满文加点、圈的方法对某些字母做些改进,以解决一形多音的模糊性,但仍很难解决胡都木文的书面语与口语不一致等诸多其他缺欠,也解决不了横写的问题,况且新疆的托忒文早已解决了胡都木文的模糊性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北方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小组(简称:八协小组,或八协办)[注3]在新疆蒙古族地区推行胡都木蒙古文,拟取代新疆蒙古族已使用350多年的托忒蒙古文。前面已提到,托忒蒙古文已解决了胡都木蒙古文的诸多弊病,却硬让新疆蒙古人使用胡都木文,这对他们而言等于文字倒退。据说新疆的广大蒙古族同胞不肯接收,普遍认为还是托忒文好,到目前为止,还是托忒文和胡都木文并行。
  
至今,中国除新疆以外的内蒙古等地蒙古族使用胡都木蒙古文;新疆主要使用托忒蒙古文;蒙古国使用西里尔蒙古文;还有俄罗斯境内的布里雅特共和国和卡尔梅克共和国(注:卡尔梅克近十多年来开始用托忒蒙古文学习本民族语言)虽然使用西里尔字母,但都按各自方言拼写,互不统一。这样,世界上目前正在使用三种蒙古文字,共五种拼读方式,如下图所示[注4]:

жаргал(幸福)一词的五种不同拼写之图示

注:NM-新蒙古文(即蒙古国使用的西里尔蒙古文);
  TM-传统蒙古文;
  Todo-托忒蒙古文;
  Buryat-布里雅特拼写的西里尔蒙古文;
  Kalmykian-卡尔梅克拼写的西里尔蒙古文。

多年,如果对其进行改革,后人将看不懂我们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大量宝贵书籍资料,我们的民族文化就会中断。还认为,我们的胡都木老蒙古文是世界上唯一的竖写体文字,很有特点,是我们蒙古民族的骄傲和象征。
  
反对文字改革者主要来自从事蒙古语言文字工作的知识分子中。这些人的日常工作离不开胡都木蒙古文,对胡都木文的感情比任何其它蒙古族人群都要深得多,他们目前所持的态度可以理解。我们确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致使我们的胡都木老蒙古文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最终会赞同蒙古文字拉丁化,并成为蒙古文字改革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