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星期一

蒙古人对中国人没有好感

早上四点多天就亮了,睁眼看了看,列车外是晴天,又睡了一会儿,再睁眼,窗外一片白,下雪了。车厢内很冷,把带来的衣服都穿上了,车上的厚毯子也盖上了,还是冷得缩成一团。Mariel戴上了她从内蒙买的剪羊绒军帽,耳朵也放下来了,双手插在兜里,冻得在车厢里来回蹓跶。

开始看见山了。车上一位姓吴的中国商人说,这说明快到了,因为乌兰巴托周围都是山。列车两旁是一些棕色的低层房屋,看起来不太新,中间还夹杂着一些蒙古包,这大概就是乌兰巴托郊区吧。五年前曾经到蒙古参观考察,记得当时乌兰巴托市郊有不少蒙古包。

吴先生和他的蒙古客户就在我们隔壁的包厢,车上的中国人不多,多是蒙古人。见了吴先生自然很高兴,闲聊中,得知吴先生家住内蒙古,忽必烈的后代,祖上是东北蒙族人,因此姓吴,他在中蒙之间做水泥和大米生意。他说和蒙古人做生意很难,蒙古人没有性欲,说翻脸就翻脸。我说什么,没有性欲?他说,对,没有性誉,性任的性,荣誉的誉。噢,原来是说蒙古人没有信誉。为了把八车皮水泥运到乌兰巴托,吴先生在扎门乌德整整呆了二十三天。蒙古人效率很低,“稍等”在蒙古的意思是半天,“等一等”的意思是两天。据吴先生介绍,现在蒙古建筑业大发展,全都是中国人在搞,工人也是中国人,蒙古工人靠不住,干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过中国人在蒙古也不争气,他听说前两年在乌兰巴托的中国建筑工人集体强奸杀害了一位蒙古妇女,将尸体浇注在水泥地基中,后来有人喝醉酒,将此事说了出来,虽然事件的真假正在调查中,但还是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据他说,一个中国游客在蒙古钱包被抢,奋力抗争,腰和腿被歹徒扎了好几刀,去找警察,但警察却说,谁让你来蒙古的?滚回中国去!还有一位韩国青年在蒙古被当成中国人被打死。这些事情不知是真是假,但听起来太可怕了,特别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蒙古什么都不干也会引起公愤。

我问吴先生在蒙古感觉自己更是蒙族人还是中国人,他说当然更是中国人。内蒙古人与蒙古人语言交流上虽然完全没有问题,但蒙古人并不把内蒙的蒙族人当成自己人,而是把他们看成中国人。吴先生说,虽然我们是蒙族,但我们毕竟是中国人,我们反对西藏闹独立。吴先生的这种态度虽然不能代表所有内蒙古的蒙族,但听起来还是有启发。吴先生的中国认同感远远超过了我所见过的新疆人和西藏人。无论是历史原因还是现实原因,中国在内蒙的民族政策看来比新疆和西藏要成功。

上午十一点半,终于到了乌兰巴托。音克巴特尔代表美国蒙古研究中心来接车。美国蒙古研究中心是美国教育部出钱组建的,位于蒙古国立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楼内,目标是促进对蒙古的研究,特别是促进和协助美国学者和学生来蒙考察和做研究项目,因此,美国中心这次专门负责接待我们这个美国匹茨堡大学教师学生考察团。苏联解体之后,蒙古不再受到俄国的全面控制,美国很清楚蒙古在中国和俄国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军事战略价值,在蒙古立住脚,等于是在中国和俄国之间插了一颗钉子,因此近年来加强了对蒙古的关注,2005年美国总统有史以来第一次访问蒙古,双边的教育与学术交流不断扩大。音克巴特尔就是一个例子,他先是为美国在蒙古的和平团(Peace Corp)工作,后来在美国匹茨堡大学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美国蒙古研究中心副主任。

乌兰巴托聚集着蒙古不到三百万人口的近百分之五十,可以说是蒙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中之重。表面上看,乌兰巴托比我五年前来时多了不少正在建和已经建好的现代化大楼,很多日本和韩国汽车,人们穿着很时髦。但再多看看,却有不少问题,首先是市政建设很糟糕,马路破破烂烂,很多人行道都是土路和沙子路,连通地下市政管道的井盖一半都被掀掉了,里面堆满了垃圾。街上的穷人也不少,年轻的和上了年龄的都有,特别是那些上了年龄的,穿着肮脏油腻的蒙古袍,迈着骑了一辈子马的罗圈腿,步履蹒跚,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看起来很可怜。如果说北京司机开车不讲规矩,在乌兰巴托开车简直是没有规矩可讲。北京的司机再不讲规矩,见了行人也会让。而在乌兰巴托,汽车绝对不会让行人,不知这和骑马骑惯了是否有关系。

乌兰巴托最大的变化是中心广场边上的议会大厦。五年前来时,那是一栋陈旧的建筑,这次来,发现已经面目一新,据说建筑本身没动,只是将门面翻新了,其中最醒目的是一尊巨大无比的成吉思汗坐雕像,比美国华盛顿林肯的雕像还要大,上次来记得只是在议会楼里面有一座小型成吉思汗头像。此外,乌兰巴托还有成吉思汗大道,成吉思汗饭店,成吉思汗机场,成吉思汗超市,成吉思汗酒吧,成吉思汗俱乐部,成吉思汗网吧,成吉思汗发廊。

我们住在马可波罗酒店,里面的设备不是很新,起码有二、三十年了,条件一般,屋子里很冷。乌兰巴托每年的供暖时间是从九月十五日到五月十五日,比北京多四个月。我们到达时,暖气刚停,但还是很冷。我们的房间很大,有客厅和门厅,还有热水,距离美国中心走路只需三分钟。酒店房间里不能上网,但有闭路电视,除了七、八个蒙古台,还可以收到好几个俄罗斯台,包括两个体育台,其中一个正在实况转播南京的国际跳水比赛,虽然听不懂俄语,但看着中国跳水名将们摘金夺银,还是挺好看的。此外,还有中国中央一台,内蒙卫视,新疆卫视,BBC,法国台,韩国台和日本台。听美国中心一位经常来蒙古的美国学者说,这个酒店前两年被警察抄过一次,原因是卖淫和非法武器交易。

中午在旅馆吃饭,与前一天晚上在扎门乌德吃得几乎完全一样,奶油汤(奶油很少),烤牛肉饼和土豆泥,唯一与前晚不同的是多了一小撮淹过的胡萝卜丝。这种饭很对习惯吃西餐的美国学生们的口味,Adam一口气吃下了三份。在北京和内蒙吃了两个星期的中餐,学生们终于得救了,特别是在呼和浩特和二连浩特,饭菜油得不得了。

吃完饭的安排是熟悉社区环境。酒店附近的大多数居民楼都很破旧,很像北京七、八十年代的居民楼。五年前访问蒙古大学时,我就住在其中一栋的公寓中,里面的地方还挺大。五年前附近有一个个体市场,现在改成一个小型超市,听说还收信用卡。进去逛了逛,一楼卖吃的,多数是韩国货,好象没有中国食品,二楼是百货,我花三十美元左右买了一件绒衣,Lisa花五十美元买了一件春秋羽绒服,没想到摊主不收信用卡,只好用蒙古图。

带我们熟悉社区的是美国中心的富布赖特访问学者Annie,她刚刚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取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在蒙古研究针对有学习障碍学生的特殊教育。据她说,蒙古以前受俄罗斯影响,现在则喜欢日本和韩国,蒙古在地理和文化上认同日本和韩国。Annie说,在酒店附近中国大使馆斜对面的书店外面的露天空地有无限网络信号,但她开玩笑说,一年中只有一个月可以在此上网,其他时间电脑键盘都会冻住。看来蒙古政府在设计网络覆盖时只考虑如何现代化,却忘了本地天冷的实际情况。

书店里很多架子是空着的,卖的书都是蒙文的,只有极少的英文书,也都是和学英文有关的。刚要离开,突然发现了一本中文书,也是唯一的一本中文书,书名是《阅读蒙古》(2007,”JKC” Printing),作者一个是中国驻蒙古使馆的一秘周晶,另一位是蒙古学者那仁。这样的作者组合挺有意思,倒要看看这两个人如何在一起解读蒙古,于是买了下来。书里有一些很有用的信息,介绍了蒙古的很多现状,政治、经济(很简要)、文化、历史等等,还有中蒙关系和蒙古外交的重大事件,可惜太官方了点儿,对负面的事情,例如中蒙关系六十-八十年代的恶化,当前中蒙关系的问题以及蒙古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提得很少。一个例外是蒙古的环境恶化问题,特别是沙漠化问题,谈得不少。对我们昨天刚刚经过的二连浩特和扎门乌德,书中有这样的描写:“与中国二连浩特仅两公里的蒙古东戈壁省南部边境口岸扎门乌德的荒漠化尤为严重。那里到处是沙丘,有的沙丘几乎同楼房一样高。春秋两季猛烈的北风还将沙土吹向二连浩特”。这与我们刚刚的经历几乎一字不差,看来二连浩特得修一堵挡风墙才行,说不定北京每年春天的沙尘暴也和这有关系。

美国中心为我们专门准备了一个小册子,介绍蒙古的情况,但太简单,历史部分特别是元朝之后的蒙古历史及与中国的关系讲得不清楚,只是说蒙古被清朝统治了两百年,但没有讲蒙古独立的过程。其中对当前中蒙关系的描述比较客观,但令人担忧:“两百多年的满清统治使大多数蒙古人对中国没留下什么好感…… 今天,中国的商业兴趣成为蒙古经济的重要部分,乌兰巴托稍大点儿的建筑工程的工人大都来自中国,中国人开的矿遍布蒙古境内,常常被蒙古人指责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经济因素,加上中国巨大的版图和实力,使大多数蒙古人对他们南边的邻居充满了敌意。这种不加掩饰的敌意让外国游客听起来感到不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