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扎拉蒙古人(Hazaras)伊朗称为哈札拉人,亦译赫扎拉人,在阿富汗则称为泰穆里人(Taimuri)或蒂穆里人(Timuri)。
总人口约165万,部分属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型,大部属哈扎拉蒙古人。东哈扎拉人约有150万人住在阿富汗哈扎拉贾特山区,该地区从兴都库什山脉的巴巴(Kohi-Baba)山脉到加兹尼(Ghazni)省及坎大哈(Qandahar)以北一处,从喀布尔以西约80公里(50哩)处到道拉特亚尔(DowlatYar)和坎大哈之间的地方。东哈札拉蒙古人说一种特别的波斯语,其中杂有蒙古语和突厥语词汇,多数人是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的穆斯林。少部分西哈扎拉人住在阿富汗西北部的帕勒帕迈塞斯(Paropamisus)山脉北部的山脚,西哈札拉蒙古人是逊尼派穆斯林,操波斯语诸方言;还有少数居住在伊朗的俾路支(巴基斯坦)。东西两部哈扎拉蒙古人语都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相传哈扎拉蒙古人为13世纪蒙古征服军与当地伊朗语居民的混血后裔。保留着部落界限。哈扎拉贾特的哈扎拉蒙古人主要从事农业,西部以畜牧为主,手工业发达,擅长织布和制毛毡。哈扎拉蒙古人勇敢善战,历史上曾长期保持独立政权。19世纪下半叶被阿富汗埃米尔阿布杜拉赫曼征服。
“哈扎拉”是波斯语,意为“一千”。多数学者认为,哈扎拉是成吉思汗及其后人西征后在阿富汗留下的驻屯兵的后裔。早在十三世纪上半叶,蒙古军队占领波斯和中亚一些地区后,就留归镇守官统辖,并留下少量军队驻屯。后来,成吉思汗之孙蒙哥又以千户为单位派遣驻屯军到这里,这些军人的后代就留了下来,与当地的波斯人、塔吉克人、突厥人通婚,融合、繁衍、发展。于是,“哈扎拉”就成了他们的称呼,意指“千户”的后裔。这些证据使得多数学者认为:阿富汗的哈扎拉人是蒙古族的后裔,尽管他们现在已经不会讲蒙古语,也不使用蒙古族姓名,但他们最早的来源的确是蒙古人。
自16世纪晚期,哈扎拉人在波斯萨非王朝的史书中和印度莫卧儿帝国开国主巴卑尔的回忆录中开始出现,被描述为居住在喀布尔以西到古尔省,南到加兹尼省这个地区。自从18世纪中叶现代阿富汗国家形成,哈扎拉人就屡屡受到阿富汗最大的民族普什图族的迫害,很多人从各个地方被迫逃到阿富汗中部山区。形成了今天的“哈扎拉贾特”。哈扎拉贾特山区以巴米扬为中心,横跨阿富汗的多个省份,占阿富汗领土的三成。
据欧洲旅行家报道,直到十六世纪初,哈扎拉人还在使用蒙古语,后来才淡忘。现在他们通用塔吉克语。但他们所讲的塔吉克语里仍夹杂看不少蒙古语和突厥语词汇,与纯正塔吉克语相比存有区别。至今,他们还没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从生理特征上看,哈扎拉人属于蒙古人种,具有蒙古人的体质特征:他们长的大脸盘、高颧骨、少胡须、斜眼角,井有内眦褶相等。虽然他们由于长期以来与当地民族通婚,这些特征已不大典型,若干世纪后经过长期演化甚至还可能完全消失,但不能因此而怀疑他们的蒙古族源。
在多斯特·穆罕默德统治的巴拉克宰王朝里,居住在哈扎拉贾特的哈扎拉人被课以重税。但这段时期哈扎拉人还得以部分的地方自治。到了他的孙子阿卜杜·拉赫曼时期,由于一些哈扎拉人支持阿卜杜·拉赫曼的叔父,被阿卜杜尔·拉赫曼用军事手段镇压。在1888年和1892年哈扎拉人两次起义,被配有大英帝国军事顾问的阿卜杜尔·拉赫曼的大军镇压,并遭到血腥屠杀。1893年哈扎拉人再次起义,并出其不意收复了哈扎拉贾特的大部分地方,但因弹尽粮绝最终再次被阿卜杜尔·拉赫曼镇压。这段时期,半数的哈扎拉人被杀死,很多哈扎拉人的财产被普什图人抢走,以至于被迫流落在各个大城市内寻找谋生之路。阿卜杜·拉赫曼对哈扎拉人的残酷统治造成了后世哈扎拉人和普什图人之间长期的民族仇恨。
从哈扎拉人的生活习俗上,仍然可以窥见其蒙古族的遗风。
首先,哈扎拉人居住的房舍与传统的蒙古包一样,还是圆形的。在服装上,男人上衣穿无领肥大衬衫,下衣穿灯裤,冬季外罩长袍,腰间束带,有的还要加上一件坎肩。在家时头戴绣花小帽,外出时头缠深色或白色头巾。女人服装与男人的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只是妇女不束腰带,只将头巾包在头上,面部裸露,这与教规的要求有所不同。哈扎拉人的穿着打扮已被中亚穆斯林同化,已没有了蒙古服装的遗风。
其次,哈扎拉人的饮食以烤饼和奶制品为主食,这些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相同,并且,从奶制品的种类和制作方法上,也能看出与草原蒙古人的联系。哈扎拉人把奶煮沸、发酵、晒干,制成奶酪,这与蒙古人制作奶豆腐的方法基本相同;用做奶酪剩下的乳浆,熬去水制成干酪,这与蒙古人制奶渣的方法相差无几。甚至用酸奶加水制成饮料,用酸奶打制黄油等也与草原蒙古人的制作方法几乎接近。但他们在节庆日的羊肉抓饭则具有更多的中亚风味。
再次,哈扎拉人的婚姻多为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数富有者为一夫多妻。婚姻由父母包办,几乎没有自由恋爱。订婚这天,男女双方的父亲要举行一个换包仪式。男方家长事先要在给亲家的包里放入一家数量的钱,换包以后,就按人头分糖,凡参加者都得到一份。哈扎拉人婚姻中很重视彩礼题。男女订婚以后,关于彩礼的数量还要协商几次,哈扎拉人当中盛行的是嫡堂婚和交表婚。如果男女双方是堂兄妹或表兄妹,彩礼可以少要些。举行婚礼这一天,先由一位富有的、儿女双全的妇女给新娘梳装打扮,然后,给新娘蒙上盖头,唱离别曲(边哭边唱),一般只对看母亲和姐妹唱。与此同时,伊斯兰教的毛拉、男性亲属和尊贵客人则聚集在一个大帐篷里,由毛拉诵经析祷,祝贺新人,这一切做完以后,人们把新郎引到唱完离别曲的新娘跟前,新郎将新娘领出帐篷,帮助她骑上早已备好的马或骆驼。新娘家派一位年长女眷与新娘同乘一匹座骑,一直陪送她到新郎家。如果新郎家与新娘同住一村,接亲的队伍则需绕村一周。婚礼期间,一般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
多斯特·穆罕默德儿子哈比卜拉在1901年继位,大赦所有被迫害的人。但长期的民族隔离政策造成哈扎拉人几乎在整个20世纪都被歧视。1940年在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的统治下,阿富汗政府对哈扎拉人加税,同时普什图人免税并可以从政府拿到补助,这使得哈扎拉人再次起义。在政府镇压了这个起义之后,去掉了这个新税。
1979年苏联占领阿富汗之后,哈扎拉蒙古人没有像其他民族一样强烈抵抗,而是自己内部各派互相争斗。最终受到伊朗支持的教会武装战胜了世俗武装,取得了哈扎拉贾特的控制权。在苏军撤退之后,哈扎拉蒙古人分成两派,分别支持和反对拉巴尼政府。在1996年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之后,哈扎拉人团结一致,和北方联盟联合。但在1998年哈扎拉贾特被塔利班占领,大量哈扎拉蒙古人被普什图人为主的塔利班杀害。
2001年美国遭到9.11袭击事件之后,因为认为塔利班庇护基地组织,美国出兵阿富汗,打败了塔利班。哈扎拉蒙古人得到前所未有的权利,包括接受高等教育、参军等。哈扎拉人哈吉·默罕默德·马哈吉吉还参加了2004年的阿富汗总统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