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

科尔沁蒙古部落史

科尔沁部落,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后裔孛儿只斤氏,科尔沁有好儿趁、豁尔臣、胡洛真、火儿赤、尔填等多种汉语音译名见著典籍。
  
  12世纪,众多的蒙古部落逐鹿蒙古高原。孛儿只斤铁木历了塔塔儿部害其父、篾尔气惕部掠其妻、遭泰亦赤兀惕部囚禁等劫难后,经过十三翼之战,斡里札河之战、阔亦田之战、达兰涅木格思之战、合兰真沙陀之战、纳忽崖之战等重大战役,先后击败篾儿乞惕部、札木合部、塔塔儿部、克列部、乃蛮部等部落,统一了蒙古高原,于1206年在翰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宗亲大会,建九游白旄,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号成吉思汗。1211年誓师讨金。1218年灭西辽,1219年亲率20万大军西征,5年之间横扫欧亚两洲。1227年的对夏战争中,成吉思汗病死军中,在成吉思汗统一各蒙古部落和对辽、金、夏的战争中,有一支精锐的“怯薛”,即侍卫军护卫着他的安全。这支侍卫军由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统领,称为“带弓箭的豁尔臣”。这支部队在跟随成吉思汗征战中,屡立战功。哈撒尔号所部“科尔沁”,即“割尔臣”的同名异译。   

  科尔沁部原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和呼伦湖一带。明代中期东迁至嫩江一带。为区别于同族之阿鲁科尔沁,称为嫩江科尔沁,亦即嫩科尔沁。明正德年间,达延汗之死,导致漠北兀良哈万户反叛,发生战乱。为避战乱,嫩科尔沁部于嘉靖年南迁到已西迁的兀良哈三卫之地驻牧。   

 后金为摆脱与明朝、蒙古两面作战的局面,积极联络与科尔沁部的关系;而科尔沁部为摆脱林丹汗的欺侮与控制,也主动与后金联谊。在这种形势下,科尔沁部与后金的联姻就顺理成章地活跃起来。明万历四十年(1612),努尔哈赤赤迎娶科尔沁台吉明安之女,开始了满、蒙之间的姻亲联盟关系。1614,努哈赤弟八子皇太极(清太宗)娶科尔沁部莽古恩之女为妻,后被尊为孝庄文皇后,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可济格娶孔果尔女为妻;1625,皇太极又娶科尔沁台吉宰桑之女为妻,后被尊为孝庄文皇后。后金及清的公主嫁到科尔沁部也很多,科尔沁部首领奥巴娶努尔哈赤四子图伦之女肫哲公主为妻.....   

  1624,科尔沁部首领与努尔哈赤于伊克唐噶哩坡刑白马乌牛正式结盟,视为蒙古第一个正是投降满清的部落。1626年,努乐哈赤封奥巴为土谢图汗。1636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元崇德,定国号为大清。清对蒙古部族实行盟旗制,其时嫩科尔沁又分为科尔沁、郭尔罗斯、扎赉特、杜尔伯特等部。嫩科尔沁按满洲旗制编为10旗:科尔沁一部6旗,分左右翼各前中后3旗;郭尔罗斯一部2旗,分前后各1旗;扎赉特一部1旗;杜尔伯特一部1旗。这也就是人们所主的“嫩十旗”。旗上置哲里木盟。   

  奥巴之子巴达礼被封为土谢图亲王,去汗号;诏世袭罔替,领科尔沁右翼中旗;布达奇(哈布图哈撒尔十八世孙)封札萨克多罗札萨克图郡王,诏世袭罔替,领科尔沁右翼前旗;喇嘛什希(哈布图哈撒尔十八世孙)封札萨克镇国公,领科尔沁右翼后旗;蒙衮(哈布图哈撒尔十七世孙),于1648年封固山贝子,诏世袭罔替,领扎赉特旗。   

  有清一代,对蒙古地区实行封禁政策,各盟旗之间互不统属,直隶于不得自由迁徙、交往。科尔沁右翼三旗政务受清廷理藩院,盛京将军监督,扎赉特旗政务受黑龙江将军监督。清末,由于清廷朝政腐败,蒙古王公生活奢糜,入不敷出极为严重,开始私放蒙地,汉民大量涌入。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廷对蒙地解禁官放,相继设立洮南府、洮南县(今洮南市),靖安县(今白城市洮北区)、开通县(今通榆县一部分)、镇东县、赉北县(此二县后并为镇赉县),醴泉县(今突泉县)。   

  民国时期,实施《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例》和《蒙古待遇条例》,规定“原有之管辖治理权一律照旧”,延续了蒙古封建王公制度又相继设立了瞻榆县(今通榆县一部分),泰来县、景星县(今龙江县一部分)。   

  1932年,日宣布取消王公制度在蒙旗组织伪旗公署,改札萨克为旗长,从清初开始施行的王公制度消亡。   

  1945年,抗战胜利,日殖民统治结束。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