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2日星期二

蒙古贞兀良哈人的来历

兀良哈①部在蒙古历史舞台上充当过重要角色,其地位也是很突出的.它做为社会历史长河中的一股激流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前进.这里只是简要记述兀良哈部的历史沿革和蒙古贞地区的兀良哈氏人(塔布囊)的来历.

一,关于兀良哈部落的源流与沿革从历史资料看,兀良哈原是森林百姓.于9世纪徒居不而罕哈刺敦②,经过几百年的生息演变已成为文明的部落.说兀良哈部是森林部落,须从部落名称的本意分析,即可证明该部是森林部落.很多学者分析认为,"乌力扬海"是蒙古语"乌瑞"二" 杭盖"一词的变音形式."乌瑞"意为高原,"杭盖"意为山林,乌力扬海部落即高原山林部落.又据,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朵颜山兀良哈部头领脱鲁忽察尔致明太祖的信也可证明,信中道:"乌力扬罕森林百姓,自英明圣主成吉思汗时期以来,从未离朵颜高地的荒野及山河,历代蒙古皇帝时期,按时敬猎物傣役夫……"③;拉希德的《史集》云"兀良哈人原来栖居于巴尔古真滩的森林百姓,后来徒至不而罕哈刺敦".根据这些史料记载表明,兀良哈部人原来为巴尔古真滩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森林百姓是无疑的.

森林百姓兀良哈人徒至不而罕哈刺敦的时间,《蒙古秘史》有载:"成吉思汗十二代曾祖朵奔蔑尔干时期,豁里秃马惕(地方)之豁里刺儿台蔑尔干听说不而罕哈刺敦山为物丰盛之良地,全家徒至此地,投不而罕哈刺敦之主—乌良孩歹辛赤伯颜.',④"有一天朵奔蔑尔干猎于脱豁察黑山之时,林中遇见兀良哈人在烧食鹿肉.',⑤成吉思汗的九世曾祖"勃端察儿聘娶了栖居于统格克溪边的扎赤兀惕部之阿当罕兀良哈真氏为妻.(注1),1162年成吉思汗诞生后,"兀良罕之扎儿赤兀歹老人由不而罕哈刺敦来到他家,赠送一架皮制摇蓝."⑦"扎儿赤兀弹老人的儿子兀良哈氏者勒蔑弟兄二人,归附成吉思汗之后立下了汗马功劳.',⑧根据以上历史记载看,兀良哈部落约在9世纪已经徒居于不而罕哈刺敦,斡难河,克鲁伦河流域一带,成为迭儿勒斤蒙古之列,已经不是森林百姓了.

因此,如果把1206年之后,成吉思汗所收复统一的,尼布楚到阿尔泰山之间的巴岳惕,脱哈斯,伯吉各惕等十几个森林部落,同兀良哈部落混为一起都说成森林部落,那将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兀良哈部落人的沿革如何这里可分大禁地兀良哈和朵颜山兀良哈两部分,朵颜山兀良哈,据,《史集》,《蒙古秘史》,《成吉思汗史集》,《白室集》和兀良哈氏家谱等史料的记载,成吉思汗将兵民属众,分给他的儿子,侄儿,弟弟和母亲的时候,分给三弟合只温之子额勒只各台(成吉思汗近卫将士)三千人.该三千人中多数是兀良哈人, 还有少数乃蛮和塔塔尔人.做为成吉思汗分给额勒只各台的兵士,来到蒙古东方的朵颜山一带驻牧.正是拉希德所说:"额勒只各台的部众和府地在东方……与女真部接壤',⑨,由此看来,朵颜山是兀良哈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来到这里驻牧生息的.正因为这个,朵颜山部头领脱鲁忽察尔致明太祖的信了,英明圣主成吉思汗时期以来,长期驻牧朵颜高地做为光荣历史提了出来..

大禁地兀良哈是逝世后,右翼军千户长兀良哈之敖塔赤带领其千户属众驻牧于成吉思汗之大禁地,以守卫成陵为之生计.他们的后代,在北元达延汗时.期成为左翼三万户之一—兀良哈万户.1524年伊始,由于兀良哈万户的突畦诺颜,格儿博罗特垂相的反叛,北元卜赤汗废兀良哈万户建制,并1524,1531,1538年先后讨伐三次.最后一次,对兀良哈实行残酷镇压,兀良哈部一部分被杀掉,一部分被俘做了奴隶,一部分残余向西北逃窜,潜人唐努山和阿尔泰山.17世纪末,他们中的一部分徒至合木吉克地方栖居.如今的唐努兀良哈,阿尔泰兀良哈,合木吉克兀良哈就是原来的兀良哈万户的后裔.朵颜高地的兀良哈人就是辅佐成吉思汗立下汗马功劳的兀良哈部者勒蔑之后裔.者勒蔑之七代孙花当,于1507年明廷封他为朵颜高地的左督.花当之子格尔博罗特之子格日勒台711-相,格日勒台之四子忙古岱,忙古岱之子诺木图伟征,诺木图伟征之子善巴.善巴乃是者勒蔑之十三代曾孙.因此,朵颜高地兀良哈人(塔布囊)是者勒蔑的后裔.蒙古贞地区的兀良哈人就是朵颜高地兀良哈的一支.

二,兀良哈三卫⑩的向南伸张北元左翼将领那哈出(木华黎后裔)所统率的二十万大军,难抵明军攻势,1387年那哈出投降明朝.这样,朵颜高地的兀良哈人也归属于明朝管辖.明廷在朵颜山一带设立了以兀良哈部为主的朵颜卫,以往流部为主的泰宁卫和以乌者部为主的福余卫.三卫统称为朵颜三卫或兀良哈三卫.

朵颜三卫的蒙古人与明廷的关系很密切.1399年当明太祖朱元璋故去之后,明廷内部出现了争夺皇位之争.由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燕王在朵颜三卫骑兵的援助下,战胜了宁王朱权,继明朝皇位.他为了报答兀良哈三卫之恩,承诺把宁王朱权之封地大宁,分给三卫之封建主.但朱棣之诺言迟迟不予实现.这就是兀良哈三卫开始向南伸张的原因.不仅向南伸张,三卫首领率部众靠向蒙古乌勒吉贴木尔汗,阿鲁克台太师,后又投靠脱脱不花汗,也先太师.因而惹恼了明成祖先棣.于1422年讨伐阿鲁克台时,在霍林郭勒大肆杀戮践踏了兀良哈部及其驻地.兀良哈部由于受到明朝的惨重打击,一度向西退却恢复元气.1426年开始,又挥师向南,在老哈河流域一带游牧.1428年又向南伸张到怀州,宽河,对明廷造成了威胁.明宣德年间(1426-1450年)兀良哈三卫伸展到东至辽东,西至独石口的广大地区.明景泰年间(1450-1457年)兀良哈部驻牧于明边界之外,并向明廷提出接管大宁城的要求.明廷虽未答应给大宁城,但认可兀良哈人在边界北二百里外自由游牧.兀良哈人就在明边界外,逐水草而游牧,时常搔扰明界,同时,与蒙古(北元)历代皇帝频繁交往,或以效劳,或以联姻等方式,使相互关系更加密切.他们就这样卷人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漩涡之中.

三,兀良哈三卫的沿革和变化蒙古北元达来逊汗(1448-1557年)为躲避右翼俺答汗的威胁,向东迁徙到兀良哈三卫驻牧地区,吞并了福余,泰宁二卫.继达来逊汗之后,有喀喇沁右翼之封建主巴雅苏勒(俺答汗所辖势力)又从开平徙至今昭乌达盟巴力嘎苏台.与此同时,土墨特(蒙古贞)万户之俺答汗,为实现收复朵颜山兀良哈人的目的,采取了联姻政策.首先让长子僧格都仍洪台吉率其部众和兵力,徙至朵颜卫兀良哈人的牧地满桃一带栖居.当时的情况是:达来逊的察哈尔部势力,巴雅苏勒的喀喇沁部势力靠近于朵颜兀良哈人的牧地,而僧格都仍的土默特(蒙古贞)部势力,则与兀良哈人共居一个牧地.因而形成了土默特部,喀喇沁部,察哈尔部与朵颜兀良哈人之间,处于长期交往而关系密切的局面.他们之间的交往,交际主要以相互联姻来体现的,从而,原来的政治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朵颜兀良哈部的势力逐渐走向了解体.

土默特部的俺答汗将其女儿许配给忙古岱(者勒蔑十代曾孙)之子诺木图伟征.俺答之子僧格都仍,将女儿许配给兀良哈的速赤蛮.僧格都仍本人的三个妻妾,均娶自兀良哈部,其中就有兀良哈部巴音达来之女.僧格都仍有十一个儿子,其中的六个儿子(噶勒图,朝克图,土勒嘎图,道罗木图,巴颜,明安等台吉)是兀良哈氏夫人所生.嘎勒图是巴音达来的外孙.僧格都仍这些儿子跟随其母亲,在无爱的满桃(河北省蓟县西北)过游牧生活.僧格都仍于1582年西去土默特继父之汗位,由他的儿子噶勒图之子温布楚唬尔接管其领地.北元达延汗时期(1479-1517年)朵颜兀良哈的阿尔乞曼辅佐过达延汗,其曾孙花当,花当之子与巴尔斯博罗特汗之女联姻,花当之曾孙格尔勒台是卜赤汗之婿,且任垂相之职.花当之曾孙恩可.恩可之弟东忽尔,其子常岗等人都辅佐过图们汗和林丹汗.

喀喇沁部的封建主巴雅苏勒,从朵颜兀良哈娶了两个夫人.一个叫孟可津,她管辖一部分兀良哈属众和辖地.另一个兀良哈夫人所生之子青巴特尔.继父位统治喀喇沁部.后来他把孟可津的属众和辖地,均征服到自己的管辖之中.因而,称这一部分兀良哈人为喀喇沁兀良哈.

正如上面所述,朵颜兀良哈部与土默特,喀喇沁,察哈尔等部的联姻,交往结果,使自己走向一分为三.与喀喇沁交往密切的那一部分就归了喀喇沁;与土默特交往密切的那一部分就归了土默特;与察哈尔交往密切的那一部分就归了察哈尔.这样,到了明末,朵颜兀良哈的力量大大分解,从而兀良哈部这一名称逐渐终止传世.综合上述,朵颜三卫的演变结局是:泰宁,福余二卫归附蒙古可汗,朵颜卫则解体为三.这样,三卫的名称先后消逝已尽.

四,蒙古贞地区兀良哈(塔布囊)人的来历

北元林丹汗,于1627年率大军西征喀喇沁和土默特,占领了今呼和浩特.喀喇沁败溃,土默特大部投降.次年,朵颜兀良哈的苏布台,喀喇沁的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额尔多斯的额仁沁济农以及永谢布,阿苏惕,阿巴嘎,喀尔喀等部联合组成大军十万,在土默特的召城⑩一战中,消耗了林丹汗兵力四万;明延为给林丹汗资助款而派来的三千兵被打散.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等部,在此次战斗中虽打了胜仗,但还是惧怕林丹汗的力量,因而朵颜兀良哈的苏布台归附了后金皇太极.后来他们都参加了皇太极在西拉木伦河边突袭林丹汗的战斗,最终使林丹汗败走青海.战后,归属喀喇沁的兀良哈人栖居于喀喇沁左,右翼境内.

1629 年,驻牧于满桃一带的土默特之温布楚唬尔和兀良哈的善巴(归属土默特的兀良哈忙古岱之孙)二人因俱林丹汗势力,投附了后金皇太极.1630年按皇太极的旨谕,率领各自的部众东迁.温布楚琉尔带领土默特,蒙古贞部,从无爱的满桃来到锦州边外.土默特部落脚于今朝阳,北票地区.蒙古贞部则落脚于今阜新地区.善巴从征州淘金图(今河北独山北)带领1620户属众,东迁到今义县,北镇边外驻牧.

1635年,奉皇太极之命,诏编善巴,温布楚唬尔的部众为佐领,设土默特部扎萨克.授温布楚珑尔为土默特石翼扎萨克,善巴为土默特左翼扎萨克.蒙古贞部和善巴部众兀良哈人所在地区设土默特左扎萨克.蒙古贞部和善巴部众兀良哈人所在地区设土默特左扎萨克,因为善巴祖父忙古岱时期兀良哈已经归属于土默特部,而蒙古贞部更是很早就含于土默特之中,称土默特左翼也是理所当然的.1637年封善巴扎萨克为达尔罕镇国公,并授世袭网替的旗关防印章.土默特左翼旗自1637年到1949年的三百一十三年中,兀良哈氏人善巴的后裔继任多罗贝勒,沿袭十五代.

土默特左翼旗,在民间总是称之为蒙古贞旗或蒙古贞地方的原因,主要这里的绝大多数民众是蒙古贞部人,所以用部落的名称命名这个地域和这个旗也是有其道理的.据调查,兀良哈氏人分为两股徙人蒙古贞地区的.善巴一股落脚于蒙古贞的东部,善巴本人住于今国华乡后官营子,蒙古人称该村为"叶赫各日,'(意为大屋).蒙古人把王爷居住的房屋尊称为"大屋".善巴的近支,居住于今吐拉尺村和四官营子.当时(1630- 1650)善巴所辖牧地为今阜新,黑山,新民和彰武一部分以及哲盟库伦等广大地域,并且没有固定疆界.后来,清顺治年间,为巩固满人之后方盛京故地,修筑柳条边墙,禁止蒙古部落在边内放牧,狩猎,强令边内蒙古人迁出边外来,又割绕阳河以东做为牧场.这样,使善巴所辖地域大大缩小,旗府所在地也偏离辖地中心.因而把旗府一度迁到贝力房村.由于善巴及其后人对当地百姓过度盘剥,所以山南的蒙古民众群起暴动,放火焚烧了新建的府衙,以暴力驱赶了山南所有的兀良哈氏人,在额尔德木图贝勒时期,向西迁府到今七家子乡旧贝营子.玛尼和阿拉布坦贝勒时间,于1738年定居今王府镇.

兀良哈氏人的另一股,是由瓦思喇姆带领,落脚于西部.起初栖居于大青山脚下的丹桂营子村.瓦思喇姆是忙古岱的三子诺木西固应之次子,是善巴的堂兄弟.瓦思喇姆之子乌日图那四图,因无嗣而收养了本旗第二任扎萨克卓里克图之子三子毕力克图.毕力克图膝下有八子.他们的后代都得分别居住于蒙古贞西半部的艾友营子,北半部的高束台,乌兰毛都,好力营子等地.

蒙古贞地区的兀良哈氏(塔布囊)人如今约有五千多人.他们仍保持相互不联姻的习俗.注释:

①兀良哈,史书亦称乌力杨海,兀良孩,乌良海,兀良罕等.
②不而罕哈刺敦,即今蒙古国东南部的肯特山
③《白宝集》第119页
④《蒙古秘史》第82段
⑤《蒙古秘史》第12段
⑥《蒙古秘史》第13段
⑦《蒙古秘史》第37段
⑧《蒙古秘史》第211段
⑨《史集》一卷三册70-71页
⑩《白宝集)201-202页
注1:大禁地,即成吉思汗陵墓所在之地
注2: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万户,喀尔喀万户,兀良哈万户.
注3:兀良哈三卫亦称朵颜三卫.三卫有兀良哈卫,泰宁卫,福余卫.
注4:召城,即指呼和浩特."召"的,意思是大庙,多庙,佛门地区."城"是浩特.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