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吉思汗以及十三、十四世纪的蒙古帝国,没有完全皈依基督宗教呢?
这是第二届蒙古研究国际研讨会的讨论问题之一。会议由圣母圣心会主办,于八月十至十二日在田清波中心举行,出席者包括数十名来自蒙古、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欧洲、韩国、俄罗斯及美国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及社会学家。
会议期间的廿一场讲座,带领与会者跨越历史,了解由七至九世纪中国唐代的景教徒(聂斯多略派基督徒),到十四、十五世纪蒙古宫廷内的基督徒,以至二十世纪初天主教及基督教的传教士,及今天蒙古基督宗教团体的情况。
教廷驻韩国及蒙古大使切里格总主教(Emil Paul Tscherrig),参加了所有讲座及讨论。他向天亚社说,研讨会对教会融入蒙古社会有重要作用。他指出,会议展示了基督宗教在蒙古历史的宝贵资料,有助消除基督宗教是洋教的观点。
最热烈的讨论围绕为何蒙古于十三世纪,那么难于皈依其它宗教,以及现时的蒙古基督徒会否很快消失。
学者认为,蒙古人于七世纪通过与景教徒接触,已认识基督宗教。公元一千年后,景教从中国向北传播,到达蒙古帝国的首都哈拉和林。
一些学者主张,十三世纪的蒙古人认为,他们不需要任何外来宗教,包括基督宗教及伊斯兰教。他们的信仰体系是对“永恒的天”的信赖,俄罗斯学者尤尔琴科(Alexander Yurchenko)将之称为权力的宗教。自此,蒙古征服所有周边的部落及国家,并视基督徒、伊斯兰教教徒及其它外族为弱小的民族。
然而,一些蒙古部落如克烈、乃蛮及汪古则信奉了景教。当成吉思汗征服他们,把他们纳入蒙古帝国,他们仍保留基督徒身份,其影响力甚至达于蒙古皇族。
很多蒙古统治者的妻子及儿女均是基督徒,包括忽必烈汗(1215-1294)的母亲。但一些学者认为,这种“被征服者的信仰”没有普遍为统治阶层接受。
不过,蒙古帝国与天主教会的关系却延续下去,从双方互派外交使节便可见一斑。一二四五年,教宗英诺桑四世首次派遣方济会士卡尔皮尼(John of Plano Carpini)前往蒙古。一二九一年,教宗尼各老四世派遣另一位方济会士孟高维诺(John of Montecorvino)前往北京,他后来成为北京总主教。
耶稣会士于十七、十八世纪,开始与内蒙古的蒙族人接触。十九至二十世纪初,圣母圣心会士在当地非常活跃。一九四八年,圣母圣心会传教士被共产党逐出内蒙古,其时当地有廿五万教友,其中二千为蒙族人。
蒙古外交人员于一九九一年前往梵蒂冈,商讨建交事宜,使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传教这个悠久梦想,于翌年得以实现。蒙古邀请梵蒂冈派遣传教士,成为传教史上特殊一页。自此,蒙古教会稳步成长。现在,当地有三个堂区及五个副堂区,蒙古族信徒共三百四十五人。
圣母圣心会齐曼加神父(Gaby Tshimanga)负责筹备是次会议。他向天亚社评价研讨会说,各人都接受蒙古景教徒的考古证据,因为“现今基督徒愿意藉学术研究,加强基督宗教的认受性,这是十分自然的”。他也指出:“我们也聆听很多有关福传的功效和副作用、其社会含意,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这是牧者和传教士必须留意的另一重要课题。”
这位刚果籍神父说:“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才能集合这一大群学识渊博的专家。”
圣母圣心传教修女会柴鼐立修女(Nellie Zarraga)说,这些来自天主教、摩门教、东正教、基督教等不同基督宗派以及其它宗教的学者,把讨论的焦点集中于彼此共通的事情上。
她说:“每人都有发言,所有人都在聆听。这样我们能合适地翻译出蒙古语的『天主』,找到合适的标记来打动蒙古人的心灵,找到合适的途径为基督宗教展现蒙古的面貌。” 由圣母圣心会及国际蒙古研究协会共同举办,会议讨论了圣母圣心会神父在内蒙古的工作。
2010年10月11日星期一
订阅:
博文评论
(
Atom
)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