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日星期六

大汗帝国旗

自古以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缔造的大蒙古国也不例外,大蒙古国的国旗还有一个神秘的名字叫“九斿白纛”。
  
斡难河畔树大旗
九斿白纛,也称九足白徽或者九足白旗、九脚白旄纛等,蒙古人俗称查干苏力德,这面旗帜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人认为,九斿白纛是大蒙古国的国徽。九游白纛中的纛字在古汉语里解释是古代军队的大旗。
  
据《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于丙寅年“在斡难河源头,建九脚白旄纛做皇帝”。另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1206年),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这是蒙古人首次对九斿白纛的记载。从这时候起,蒙古人在和平时期、庆祝时刻都立九斿白纛,将其视为民族和国家兴旺的象征。
  
另有一种说法称,公元1189年,成吉思汗在他的诞生地肯特山南麓克鲁伦河源头一个叫呼和淖尔的地方被众贵族推举为汗。参加此次推举的主要有3位德高望重的贵族:浩特拉汗之第二子阿拉坦·斡惕赤斤、也速盖巴特尔之哥捏坤台吉之子忽察尔别乞、把尔坛巴特尔之哥斡勒·巴尔哈格之侄彻辰别乞等。他们给铁木真授予“汗”称号,并且树起其尊父也速盖巴特尔的九足白旗。这一年铁木真年仅28岁。后来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这个九足白旗就演变成了大蒙古国的国旗九斿白纛。
  
据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马冀所著的《成吉思汗评传》一书介绍, 公元1206年(丙寅,蒙古人称为虎儿年),金章宗泰和六年,南宋宁宗开禧二年,对中国和世界来说,这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年的春天,斡难河上游岸边一片平坦的草原上,举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忽勒里台”。忽勒里台,广义而言,可指一切集会。它是蒙古民族一种朴素的民主形式,时间多在春、夏季召开。后来成吉思汗将其定为制度,忽勒里台便专指讨论军国大事的会议,其权责为选举大汗、决议和战、修正宣布法令等。这种会议只限贵族参加,但是很富于民主色彩,可以广开言路,博采众议。就在这次忽勒里台大会上,成吉思汗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帝国——也客·蒙古·兀鲁思,汉语意为大蒙古国。俗称蒙古汗国。蒙古汗国的建立,对于蒙古部族的发展,对于其后统一中原,进而征服亚欧,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马冀教授指出,就是在这次大会上,成吉思汗树起了一面引人注目的白色大旗,旗上还有9条飘带,史称“九斿白纛”或者“九足白纛”,蒙古人俗称“查干苏力德”。蒙古人以白色为吉祥的颜色,“足”和“斿”都是指旗上的飘带、穗子。9又是蒙古人认为吉祥的数字,所以用9条飘带。蒙古人相信这个旗帜代表着军队的守护神(苏鲁德),可以引导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所以蒙古军队打仗前要祭旗出征,胜利后也要用牲畜摆供祭祀。据传,成吉思汗的仪卫存有纯白大旗备用,国王用九尾白旗,中间画着黑色月亮。后来蒙古族人民供奉的苏勒德,可能就是从这面大旗演变而来的,它象征着胜利、幸福、吉祥,是民族的守护神。
  
学者明安特·额尔德木图曾经在《内蒙古社会科学(蒙古文版)》2000年第1期发表研究成吉思汗的“纛”的布置图的文章,他在这篇题为《成吉思汗的四斿黑纛及九斿白纛初探》的文章中则指出,成吉思汗的四游黑纛摆放位置是中间一纛,四角上各有一纛;九斿白纛的摆放位置是中间一纛,四方和四角各有一纛。这种摆放位置毫无疑问是在反映以汗为中心的最高统治者的尊严和权利。四斿黑纛和九斿白纛的摆放位置最初和北方游猎民族的性崇拜观念中的×、+、反万字符等图形为基础,加上天地宇宙观、星位图、阴阳八卦和五行说理论,又与蒙古族的敖包文化相结合,最终形成了成吉思汗的四游黑纛和九游白纛的位置图。
  
国旗飘扬军威赫赫
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鄂嫩河迭里温·孛勒达格举行了筹建大蒙古汗国的首次议政大会,向世界宣布大蒙古汗国的成立,铁木真被授予“成吉思汗”的称号。此次议政大会就在矗立于成吉思汗大营中央的大鄂尔多内举行,大鄂尔多在蒙古语里意为大宫殿。据说,这个大宫殿是一个蒙古包式大建筑物,雪白色穹隆顶上覆盖着由黄金镶边的天蓝色装饰物,由4根用赤金装饰的大柱支撑着穹隆顶。大鄂尔多门前一侧高高地悬挂着大蒙古汗国的国旗九斿白纛,向世人展示着大蒙古汗国的崛起,迎风飘扬的九斿白纛也宣示着成吉思汗帝国的赫赫军威。
  
据记载,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及其军队占领了金国国都中都(今北京),1217年8月,成吉思汗任命木华黎为大沃尔勒格、各省总指挥太师国王,并且授予箴卷、金印和一面九斿白纛,自己回到了克鲁伦河大鄂尔多。公元1218年,蒙古汗国大军受成吉思汗之令调转矛头向西,从金国战场转向西夏的朵尔篾盖城,准备征伐不守信义的西夏,途中击破了盘踞在夏州(今白城子,匈奴铁弗部统万城遗址)、额布德尔嘿城(今乌审旗陶利镇西南)和白莲城(今乌审旗陶利镇呼和茫哈嘎查附近)的西夏军队,并且在如今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陶利镇呼和茫哈嘎查境内建设军事基地,也把成吉思汗的国旗九斿白纛带到了这里,从此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就成了大蒙古汗国的重要军事基地。
  
民间秘密供奉国旗数百年
公元1225年7月,蒙古汗国第五次征伐西夏,在此期间,成吉思汗得了伤寒,于1227年在朵尔篾盖城病逝,享年66岁。成吉思汗病逝前强调:占领西夏国前不得将他归天的消息公布于众。于是,一夜之间成吉思汗的灵枢被秘密拉走,苏代太后以及皇亲国戚、军政要员也转眼去无影踪,留下守卫苏代太后宫殿的别速惕部落守卫和供奉着苏代太后的宫殿和成吉思汗帝国的国旗九斿白纛。

如今,在乌审旗还有一个名叫“哈敦太后”的古城遗址,“哈敦太后”蒙古语意为皇后城。在清朝时期绘制的地图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座古城的标记。据说,哈敦太后这个地名是蒙古军队攻打西夏,成吉思汗为随行的也遂夫人建造的行宫而得名。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后遗体秘密送往漠北蒙古大营时,为了稳定西夏战局,便留下部分蒙古军人在这里守护大蒙古汗国的国旗九斿白纛,守卫也遂夫人行宫的部分蒙古军人也留在这里长达数百年。
  
公元1635年,林丹汗夫人和儿子在鄂尔多斯之斡托格陶利(今呼和茫哈的吉给)向满清的皇太极投降,缴出了金印。但是,并没有缴出大蒙古国的国旗九斿白纛。
  
蒙古汗国解体后,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等原因,乌审旗蒙古族把这部九斿白纛秘密地供奉在如今的乌审旗陶利镇呼和茫哈嘎查一个名叫哈热图的牧业小队里。光绪二十年左右(公元1894年前后),九斿白纛又被迁移到如今的乌审旗达布察克镇斯布扣嘎查,由乌审旗乌审、别速惕二部公开崇奉和管理,乌审旗全体蒙古族共同祭祀。直到60多年前,在乌审旗东部一个叫古日贲浩莱的地方,依然有专人在那里祭祀和守护着九斿白纛。当地牧民巴特尔说:“我在这里生活了70年了,我的父亲是祭祀九斿白纛的主持。1944年,我13岁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九斿白纛的祭祀活动。”
  
艰难寻找遗失的旗帜
“文革”期间,数百年来保存完好的九斿白纛也遭到了破坏,民间的祭祀活动也被迫中断,九斿白纛就这样消失了。德国波恩大学的一位学者克劳斯夏加斯曾经先后7次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寻找九斿白纛,但是最终也没有发现九斿白纛的踪迹。
  
家住乌审旗的民间学者嘎日迪诺日布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九斿白纛的研究。可是,让嘎日迪诺日布感到困惑的是,虽然有一些古书籍之类的证据可以表明九斿白纛曾经在鄂尔多斯存在过,但是他在这一地区却始终没有找到与九斿白纛有关的更详细的原始文献,那些曾经祭祀过九斿白纛的人也大多已经去世了。
  
那么,九斿白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旗帜?祭祀九斿白纛的程序又是怎样进行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嘎日迪诺日布走遍了乌审旗的各个村落,寻访了300多个乌审部和别术惕部的蒙古人。
  
有一天,居住离乌审旗达布查克镇不远处的牧民根敦桑布的儿子在柴堆下突然发现了一捆用毛毡包裹的破旧的古书。随后,这些奇妙的古书被牧民送到了嘎日迪诺日布的家里。嘎日迪诺日布意外地发现,这些奇妙的古书竟然都是祭祀九斿白纛的经文,其中有《圣主成吉思汗长生天查干苏力德祭祀经文》、《圣洁经》、《敬献供品经》、《七斗星祭祀经文》等。从笔记和语言文字来看,这些奇妙的古书显然是经过许多年,经过许多人才抄录完成的。全书共分36部,据推测,最后写成的时间距现在少说也有300年。
  
古书的发现无疑使寻找九斿白纛的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那么,九斿白纛是个什么样子呢?嘎日迪诺日布几经周折后找到了于1944年曾经亲自修缮过九斿白纛的青日布老人。青日布老人所描述的九斿白纛的造型与资料上的记载吻合。
  
民间学者成功复制九斿白纛
于是,嘎日迪诺日布开始了复制九斿白纛的工作,最终将早已失传的九斿白纛复制成功。嘎日迪诺日布认为,九斿白纛的旗杆上挂着一面白旗,旗面上印着有插在狮子背上的苏力德,在苏力德的四周,有天鸟、苍狼、白鹿和骏马等图案。这些图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寓意,插在狮子背上的苏力德象征着可汗亲自举着苏力德的意思。
  
有学者认为,九斿白纛旗面上的苏力德代表政权,下面是北斗星,共有9颗星。旗面上还有蓝色的千里眼。衬托苏力德的圆板叫吐扎日嘎,它代表着兴盛的摇篮,也象征着查干苏力德将从这里升腾。旗面上的火焰代表了永恒的宇宙,是民族振兴的标志。苏力德有9个缨鬃,历史上记载的九斿白纛有九足九缨,九足是象征着成吉思汗九元大将架起九斿白纛奋勇向前。
  
后来,嘎日迪诺日布又写成了一部《查干苏力德研究》,他把多年研究和查证的结果送给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乔吉教授审阅。乔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看过嘎日迪的手稿,这本书搜集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资料集中反映了查干苏力德到鄂尔多斯后的历史背景、祭祀习俗等很多内容,利用这些资料研究查干苏力德很有意义。有很多国内外学者也在研究这个课题,也搜集了一部分资料,但是都没有嘎日迪先生这样全面。”
  
九斿白纛上的苏力德
在大蒙古国的国旗上为什么会有一个苏力德的形象呢?关于苏力德的由来还有一段数百年来盛传不衰的美丽传说。据说有一次成吉思汗作战失利后,集合2万多将士,进行了一次主题为“军心似铁”的演讲,一直讲到夜晚。当成吉思汗讲到“军心似铁,感召日月”时,只见寂静的夜空中突然一颗巨星划着亮光,自远而近,停在离地面一人多高的地方。人群中爆发出一片惊呼声,成吉思汗当即发令,分别命左右中三军将领去取未成,聪慧无比的成吉思汗此时心里豁然明白了一切,于是,亲手解开赤兔马的肚带,卸下雕花的金鞍垫在地上,摘下头上戴的鎏金钢盔,脱去厚重的牛皮大甲,跪在马鞍上,双手捧着黑色公马鬃做的衬垫举向空中,默默地祈祷。终于,悬在空中的闪光物体稳稳地落在了成吉思汗手中,原来这是一枚金光闪闪的茅头。成吉思汗急令全体将士跪谢长生天的恩赐,并且当即宰一羊用以祭祀,匆忙中一只羊蹄没来得及去掉,所以后来祭祀中仍然保留了这种习惯。次日,成吉思汗用万羊祭祀这个天降神物,并且对将士们说,这是军心、民心的象征,是胜利的军徽,就叫它“苏力德”吧!从此,成吉思汗有了自己的军徽——苏力德。
  
后来,神圣的苏力德作为成吉思汗的遗物,得到蒙古族世代的尊崇。每年农历的七月十四日都要进行苏力德祭祀,逢龙年则更为隆重。祭祀时焚香叩拜,吟诵着从13世纪流传至今的《苏力德颂》:“名曰金苏力德,能压倒任何凶妖顽敌的威猛的苏力德,用急切的声音呼唤的金苏力德。向你供奉膜拜。…… 威武的圣主成吉思汗的雄壮的苏力德,请发出恩赐,保佑皇家子孙、平民百姓……”
  
神秘隆重的祭祀典礼
2002年夏,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乌审旗陶利镇举行了恢复查干苏力德(九斿白纛)祭祀的隆重仪式。祭祀活动由乌审部和别术惕部蒙古人主持,而祭祀的程序是依照那本古书中的记载进行的。在一年中,查干苏力德的祭祀活动有日祭、月祭和年祭等30多次。
  
在祭祀时,牧民们默默地诵着这样的经文和颂词:“长生天赐予力量,太阳赐予光芒,普天之下,四海之内,驱除邪恶,赐福吉祥。”“苍天赐予我们的查干苏力德,驱除邪恶的查干苏力德,神圣伟大的查干苏力德,我们能够领受您的赐福吗?”
  
在这些祭祀中,每年正月初三的千盏珠拉祭祀,农历五月初三的代松腾格力祭祀和每9年举行一次的威猛大祭祀等规模盛大。五月初三的代松腾格力祭祀很特别,祭祀举行之前,查干苏力德的4个角落各安排两名十几岁的男孩儿,在他们中间的查干苏力德旁,安排一名13岁的男孩儿,这9个男儿代表着成吉思汗的九员大将。主持祭祀者叫珠木,珠木引领经文诗,跪在查干苏力德脚下的那个男孩儿吟诵天经,吟诵完天经后,珠木向代表成吉思汗的九员大将的9名男孩儿念颂词,分发金奁牟肉、金玉玫肠、银鄂金舌等祭祀灼肉。最后,前来参拜的人们向查干苏力德敬献酥油、奶食品和哈达,沿着顺时针方向绕行查干苏力德3圈,默默地祈祷平安、长寿。

时至今日,神秘的九斿白纛和神勇的成吉思汗一样,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人们进一步去考证。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