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

成德公和他的“红房子”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一些“红房子”,在2007年被中共呼伦贝尔市委陆续拆掉了,随后就地新建了住宅楼。这个事件引出了世界上首次将《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还原成现代蒙古文字的官员、学者成德公的一处“红房子”院落,于今年年初被海拉尔区政府命名为“成德公故居”,并被确定为重点保护文物。

成德公(1875年——1932年),是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差岗苏木莫哈尔图屯人,是1732年清朝派往呼伦贝尔地区3000名“索伦布军队”的笔帖式第八代范察布的后裔。

1911年,呼伦贝尔地方当局拟将海拉尔河流域的牧场辟为荒地行将开垦后,时任笔帖式和佐领身份的成德受厄鲁特总管胜福等人委托,带领牧民代表前往呼伦直隶厅交涉。遭拒后,成德参加了呼伦贝尔第一次“独立”运动,恢复了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1913年,成德因参加“多伦淖尔战役”立战功而受重用。1915年,他作为呼伦贝尔的代表,驻“外蒙古国”库伦担任了外交部副部长。在蒙古国期间,他开始研究《元朝秘史》,将1908年叶德辉版本观古堂12卷、282节木刻本汉字转写的《元朝秘史》,还原、翻译成了现代蒙古文,成为世界上首次将叶德辉版本的《元朝秘史》还原成蒙古文的学者。

1917年夏,成德回到呼伦贝尔,任副都统衙门左厅厅长。1918年,他主持成立了呼伦贝尔蒙旗官钱局,这对稳定当时的币值和组织牧区信贷、活跃金融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打击奸商对牧民的盘剥、保护牧民利益,1919年、1922年,成德先后组建了蒙旗皮毛公司、蒙旗合作社,并设立支店,统一收购牧民手中的畜产品,发往哈尔滨、天津等地,为牧民换回生活生产用品。此外,他积极支持布里亚特蒙古族由境外迁入呼伦贝尔,说服副都统署将锡尼河一带草场划给他们,从而为促进呼伦贝尔畜牧业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

1920年,呼伦贝尔地区恢复自治后,成德担任了东北行政委员会顾问、黑龙江省督军公署顾问。期间,他将郭道甫创办的私立小学改为公立,划出大片土地归学校所有,并请来若干老师,增设了汉语、俄语课程等。

当年,时任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左厅厅长的成德等人曾联名给黑龙江省长公署和北京政府打电报,请求撤销呼伦贝尔“特别区域”和《中俄会订呼伦贝尔条约》。由于成德是“首先提议撤销呼伦贝尔特区”之人,经国民政府蒙藏院批准,他被封为了镇国公。次年,成德邀请俄罗斯工程师,在海拉尔皮毛公司前院建了一套带有正房、东西两侧厢房及大门、二门的大院,其正房面积为245平方米。

“红房子”建成后,成德公与儿子额尔登泰分别居住在外屋的东西屋,其孙子们也都出生在那里。1950年,房子卖了后,先后有几个机关进驻,产权已不属于他们了。

成德公建造的“红房子”,外表像洋式房子,但是室内间壁、中洋结合,既保留了达斡尔式的外屋、内屋间壁的格式特点——门窗高大,铺着涂油漆的木地板,外屋内屋各有大客厅,间壁分别各有住人小间,屋里有炕,且又有荷兰式暖炉,墙壁涂有各种颜色的油漆,门框、窗框上挂着漂亮的厚布门帘、窗帘,客厅悬挂多头挂灯,摆放着欧式立柜、大长桌,炕头放着达斡尔式炕琴(储藏衣被的柜子)和大红柜,其住房格式也很有研究价值。

成德公的孙子、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退休研究员阿尔达扎布每次去海拉尔都要到老房子那里看看。几年前,因拓宽马路,“红房子”的东厢房和正房的正中间东侧被全部拆掉了,就剩下了西厢房。这些老房子一旦被全部毁掉,就不可能再生了。

1998年和200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卡罗林娜到阿尔达扎布家考察成德公的事迹时,就对“红房子”很感兴趣。2000年,韩国江原大学教授周采赫也曾专程参观了“红房子”,认为名人居住过的房屋应当作历史文物保护起来。

没有文物,就感觉不出一个城市文化历史的厚重,成德公在海拉尔的“红房子”古迹如果得到有效保护,这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不仅应该保护好文物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还要保护好蕴藏其中的历史,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传承下去。

为纪念成德公在外蒙古国任外交部副部长及所对蒙古历史作出的贡献,2006年10月18日,蒙古国还特意将乌兰巴托市的东京街道至巴彦朱日和区第三居委会辖区第二临床医院北面的街道正式命名为了“成德公街道”。
《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