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草原养育了一代代牧民,牧民也维持了草原的兴盛。然而,在时代发展的今天,这个草原之国正面临着人口发展的难题。 这个难题就是人口过少且增长缓慢。
蒙古地广人稀,土地面积为156.5万平方公里。据最新数据,[B]蒙古人口为250.4万,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人。蒙古人口近年来增长速度放缓,人口年均增长率从1969年的30‰降到现在的17‰。照此速度,预计到2018年蒙古人口才能达到300万。[/B]蒙古20世纪90年代转入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在生育方面的优惠政策完全改变。多子女家庭生活大都出现困难,人们开始趋同“少生孩子快致富”的理念。蒙古新一代育龄妇女开始晚婚少育。蒙古历届政府虽然都把鼓励妇女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生育子女多的妇女称为“光荣母亲”,并由总统亲自颁发奖章。[B]但能获得这个称号的妇女由早些时候的每年6000人降到现在的每年1000人左右。[/B]经济发展缓慢也导致蒙古男女受教育程度的不平等,男女受教育的不平等直接导致家庭问题的出现。蒙古男女受教育比例在经济体制转轨后开始失衡。在国有畜牧业私有化的进程中,[B]家庭中的男孩都早早开始劳动赚钱。蒙古教育部一位官员说,从小学到大学,男生所占比例逐渐变小,大学中女性的比例占到60%左右,在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更高。 [/B] 蒙古全国人口男女比例为51比49,大体持衡,但男女受教育水平失衡引发不少社会问题。[B]受过高等教育的女青年一般都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收入也不错,但是却很难找到如意郎君。她们看不起教育程度低的男孩。
近年来,蒙古社会中单身女性的比例越来越高,未婚母亲也在逐渐增多。[/B] 蒙古人口的另一个问题是人口分布的不均匀。现在人口的大部分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达尔汗和额尔登特等几个城市里,特别是乌兰巴托的人口已经超过一百万,占到全国人口的近二分之一。 从2000年起,牧区遭到连续的自然灾害,同时也有些家长想把孩子送入好一些的学校,为此,他们纷纷“游牧”到城市,在市近郊支起蒙古包或盖起简易木板房。站在乌兰巴托市中心的广场向四面眺望,只见这个草原之都已被蒙古包严严实实地“包围”了起来。人口分布不均使得蒙古城乡发展极不平衡,走出乌兰巴托,便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有时近百公里内不见人烟。
我曾到过蒙古的几个省会城市出差。说是省会,不如称其为小镇。一条主要街道,一两家宾馆,几家便利店,仅此而己。 而乌兰巴托则受到众多人口带来污染问题的困扰。特别是冬季,蒙古包和木板房的住户完全靠烧木柴和烧煤取暖,千家万户中冒出的黑笼罩着整个城市。夜间在装有双层窗户的房间里甚至也逃脱不掉煤烟的“侵袭”。另外,在乌兰巴托,一些中国人的皮毛加工场使得河水和土地污染也已严重超标。 蒙古的人口发展问题影响到社会、经济、教育等多个方面,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解决的,它已成为蒙古经济发展的潜在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