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额勒斯
与我一贯坚持的观点一致,我在本文中所说涵盖的呼伦贝尔,是个历史学与地理学可能更是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概念——它在北元帝国时代,除了今天属于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岭西地区之外,还包括贝加尔湖以东、以石勒喀河两岸为核心直至黑龙江中上游的今属俄罗斯之山河大地,以及蒙古国东方省大部之丰美草原。历史永远不会是当代史,无论心怀叵测者怎样宣传。历史更可能在未来以惊人的相似一再重复,类似于落叶松、白桦林一代又一代地长满大兴安岭的千山万壑。
北元帝国中后期,在上文意义上的呼伦贝尔,生活着很多蒙古部落。哈布图哈萨尔后裔统领的科尔沁部、茂明安部、乌拉特部、四子部,与帖木格——斡惕赤斤后裔统领的翁牛特部,以及别勒古台后裔统领的阿巴嘎部、阿巴哈纳尔部,统称阿鲁蒙古。
十五世纪二十年代,明国朱棣连续三次征北元帝国的实际当政者阿鲁台太师,致使阿鲁台太师实力大减。阿鲁台太师手下败将马哈木之子脱欢乘机崛起,统一卫拉特部蒙古,挥师自阿尔泰山南北的根据地东进,开始把持北元帝国国政。公元1433年,脱欢自领太师,立黄金家族脱脱不花为北元皇帝。第二年,脱脱不花可汗进兵蒙古高原东部,袭击阿鲁台太师妻子部众。阿鲁台太师败亡母纳山(今包头西),被脱欢杀害。至1438年,脱脱不花可汗击杀阿鲁台太师所拥立的阿岱可汗,北元帝国内战告一段落。
这位阿岱可汗就是蒙古文史籍上所说的阿鲁克帖木尔,是北元帝国的第十一位皇帝。他也是北元皇帝中,除也先这一异姓贵族之外,黄金家族中唯一非成吉思汗后裔可汗——他是哈布图哈萨尔八世孙。在这次动荡中,阿鲁蒙古各部中,科尔沁部首先受到了冲击,也引起了北元帝国中后期呼伦贝尔草原各蒙古部落的迁徙。
通过噶班沙拉勃的《四卫拉特史》,我们知道,科尔沁部首领阿鲁克帖木尔未被阿鲁台太师拥立为北元帝国皇帝之前,与弟弟乌鲁克帖木尔发生了矛盾——父亲阿克萨噶勒泰死后,阿鲁克帖木尔没给弟弟乌鲁克帖木尔分封遗产。乌鲁克帖木尔一怒之下,率自己属民西去阿尔泰山地区,投靠脱欢太师,“脱欢太师赐与和硕特之名”。《遵依圣成吉思汗大道辅佐皇室记》上记载:“阿噜克特穆尔与乌噜克特穆尔分遗产,阿噜克特穆尔从诸和硕里抽出劣弱之民分予其弟。乌
噜克特穆尔怨恨其兄,走日没方向,投靠厄鲁特之托欢太师。托欢太师以女妻之,收为女婿。称(他们)为和硕特”。东部蒙古中的大部落——科尔沁部,发生了第一次分化——乌鲁克帖木尔率众而去,成为四卫拉特之一和硕特部的始祖。
公元1465年,权臣摩里海王(成吉思汗异母弟别勒古台之后裔)拥立脱脱不花可汗的长子脱思为主,号摩伦可汗,继承已被另一权臣孛来杀害的弟弟马可古尔吉思可汗之位。第二年,在鄂尔多斯部的孟克、高丽的和托卜罕的挑拨下,摩伦可汗进攻摩里海王,兵败被杀。摩伦可汗之叔满都古勒可汗入主北元帝国时,已是九年后的1475年。此间,北元帝国内部动荡,各部落的牧地开始发生变化。
科尔沁部首领那颜博罗特王为摩伦可汗复仇,兴兵击杀摩里海王。实力大增的那颜博罗特王的目光开始盯上北元皇位——他向满都古勒可汗的小皇后满都海彻辰求婚。满都海彻辰皇后为了保持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皇统,拒绝了哈布图哈萨尔后裔那颜博罗特王的求婚,下嫁7岁的达延可汗。公元1479年达延可汗登极。面临西南方向存在的扎鲁特、巴林、乌齐叶特、弘吉剌特、巴岳特等内喀尔喀王部,势力强大的科尔沁部转向东方发展。
公元1522年前后,科尔沁部首领、哈布图哈萨尔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率众东越大兴安岭,告别世代居住的呼伦贝尔草原(当年核心牧地在鄂嫩河下游),以嫩江流域为故乡,号所部为嫩科尔沁。日后,发展为科尔沁左翼中旗、前旗、后旗,科尔沁右翼中旗、前旗、后旗,郭尔罗斯前旗、后旗,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另辖伊克明安旗。就是清帝国时代南蒙古的哲里木盟。
留在呼伦贝尔的科尔沁人号所部为阿鲁科尔沁。奎蒙古塔斯哈喇的侄子昆都伦岱青之子达赉,北元末年反对林丹可汗统一蒙古的战争,清帝国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投降清太宗皇太极。清初迁离呼伦贝尔草原,移驻西拉木伦河流域,成为清代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旗,延续至今。
阿巴嘎部由别勒古台十七世孙巴雅思瑚布尔古特之长子塔尔尼库同创立。受林丹可汗统一战争影响,清初投降皇太极,成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左旗、右旗。清初告别呼伦贝尔草原。
别勒古台十八世孙诺密特默克图,号所部为阿巴哈纳尔。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告别呼伦贝尔草原,成为锡林郭勒盟阿巴哈纳尔左旗、右旗。帖木格--斡惕赤斤后裔统领的翁牛特部也于清初告别呼伦贝尔草原,西迁,成为今日之昭乌达盟的翁牛特旗。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六年),茂明安部告别呼伦贝尔草原,哈布图哈萨尔十六世孙僧格率所部迁至大同。后来,成为乌兰察布盟茂明安旗。
公元1634年(清天聪八年),哈布图哈萨尔十六世孙僧格、索诺木、鄂木布、伊尔扎木兄弟四人率四子部投降皇太极,告别呼伦贝尔草原西去,成为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
公元1633年,哈布图哈萨尔十八世孙鄂木布、十九世孙色棱、十八世孙图巴率乌拉特部迁离呼伦贝尔,西去投降皇太极,成为乌兰察布盟的乌拉特中旗、前旗、后旗。
科尔沁部的分部和硕特部蒙古人,在顾实汗时代,建立和硕特汗国,历五代汗王,统治西藏、青海近百年,成为蒙古人统治青藏高原这延续几百年传统的最后体现者。清代,和硕特人在青海建有21旗,至今,其后代仍生活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西藏自治区当雄县、那曲县、班戈县,新疆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硕县等地。
公元1687年(清康熙二十五年),受博硕克图汗噶尔丹统一蒙古战争的影响,哈布图哈萨尔二十一世孙、顾实汗之孙和罗理率一部和硕特人迁入额济纳河流域、贺兰山以东的地区,成为清代阿拉善旗的始主。至今,他的后裔仍生活在阿拉善左旗、右旗的辽阔土地之上。
此外,在今天的蒙古国科布多省,有原清代新和硕特旗和硕特人后代仍延续着始自呼伦贝尔草原的游牧传统。在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也有一部分和硕特人生活;“十月革命”、二战末期,都有一部分和硕特人迁往西欧、北美等地居住。
至十七世纪末,阿鲁蒙古各部迁离呼伦贝尔草原,这既是北元帝国中后期蒙古各部追求更大天地发展的反映,也是蒙古游牧经济社会文化传统的必然体现。当北元消亡,蒙古军政单位自呼伦贝尔草原消失三十几年后(草原深处仍有未迁徙之阿鲁蒙古各部遗民生活),1732年春,额鲁特蒙古人自今天的蒙古国东返呼伦贝尔草原。这是蒙古游牧世界在呼伦贝尔又一轮回的开始,呼伦贝尔山河又一次传来长调牧歌的悠扬呼唤,这也是一种来自匈奴帝国时代的约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