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布在渝东南地区的蒙古族在 600多年的时间内,形成了总体散居与局部聚居的格局,彭水蒙古族同胞也是这样,他们与境内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居住地域的相近,使彭水蒙古族同胞与其他民族关系密切。然而各民族仍选择了各就其位,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维持自己的生存。彭水蒙古族同胞同姓氏、同家族相邻而居,且人口较为集中,从而,形成了小规模聚居的蒙古族乡。 在小规模聚居中,通过崇拜家庭共同祖先,维系着群体成员。
2、口头相传
彭水蒙古族同胞在几百年的岁月中,受到现实环境的制约,逐渐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游牧文化向农业文化转化,在社会生活、服饰、习俗等方面已基本趋同于当地民族,然而,他们仍通过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自己的历史与根源,体现出不屈不挠的蒙古族民族精神。
其民族意识具体体现在口头相传:
聚居于今彭水鹿鸣乡向家村的蒙古族,他们的祖先流落到凤柳桥,决定各奔前程时,就以 8句诗作为日后认宗合族的暗语。 而居住在彭水太原乡香树坝村也有类似的诗句。
这些作为传承根源的诗句只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代代相传至今,无不体现出彭水蒙古族同胞对于先民的崇敬与忠诚。
3、八角现象
除了以口头相传的方式传承着其根源与历史外,特有的八角现象也体现着不忘族源和先民。
向家坝蒙古族人祠堂正厅上面为八角形的“沙帽顶”,一般民居的屋顶为两重檐,即正中两空要高出两边约 1米,形成两个四角,即八角;水缸、柱础、灶头都是八面;庙上所把武将的刀把为八棱,甚至民间常用的柴刀、菜刀的刀把也是八棱……据传,元顺帝奇渥温·妥欢贴睦尔为八弟兄,为纪念他们而不离八。
蒙语的汉译,多以“八”字开头,例如:蒙文为“八思巴文”;勇士为“八都鲁”;蒙古人名以八字开头的不少,如八刺忽、八哩丹、八忽台儿、八思巴、八不沙、八丹、八思不花、八儿忽真隘、八思忽都探花爱忽赤等等。
蒙古人中有叫“八邻”的一部,据清代学者钱大昕( 1723-1804)《二十二史考异·元史十》载:“蒙古八邻部人,按《辍耕记》,八邻为蒙古七十二种之一,《秘史》,孛端察儿妻阿当罕,生子日阿巴里歹,后为蔑年巴阿邻氏,即八邻也。”还是以“巴阿”合读为“八”而叫八邻。当地群众通过这些认为,在蒙古语里,八字并非实指,而是其子孙流入彭水后,为纪念其祖宗,才将八字按汉语所指具体化。
另外,在姓氏方面,也作为区别于当地其他民族的一个特征体现出来,聚居于彭水鹿鸣乡的向家村和太原乡的香树坝村的蒙古族,都姓张、谭,认为张、谭两姓字派相同,至今仍不通婚
三、彭水蒙古族社会对策
彭水蒙古族所在地区为大石山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环境较恶劣,且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地域空间内,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开放程度低,这些都导致了当地的人们对外界的人或事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及封闭心理,而这种封闭心理又制约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总是按习惯的单一模式反映事物,对新鲜的、复杂的事物往往很难接受。
因而,既使有丰富的资源,由于缺乏了创新思维和超前意识,致使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而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如:主要的运输仍为公路运输,且等级低,质量差,通讯设施不完善,很多地方至今还未通电话等。更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渝东南五区县是中国西部惟一直辖市的惟一民族地区,而彭水作为渝东南五区县之一,有着大好的发展机遇。由于渝东南地区传统中心地黔江区目前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经济核心,在短期内,不可能具备独自引领渝东南地区发展的能力。而与之邻近的彭水县因其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理所当然成为渝东南地区的中心地之一。因此,将来渝东南地区应该是以黔江和彭水县共同构建区域经济中心,最终形成渝东南经济带。” [7]P13
作为彭水境内的蒙古族,在面临着国家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决策、三峡工程上马、渝怀铁路及彭水乌江电站的修建,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启动的一系列的环境优势,有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笔者认为,针对彭水蒙古族交通闭塞,思想相对落后,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不足之处,结合到其与其他民族共生共荣,且由于地处偏僻的山区,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因此,建立生态化的第三产业已成必然。具体建议如下:
培植特色经济。当前,国家实行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生态工程,发展绿色农牧业商品基地的政策,又为西南蒙古族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如果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因地制宜地结合专业化生态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商品基地的建设,主动恢复蒙古族善骑射、好歌舞的文化习俗,培育浓郁的民族风情,让巴蜀山区也展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风光,着力发展特色经济与旅游产业,就能使西南的蒙古族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以生态旅游业为开发重点。我们应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未受破坏而具有原始性和自然性、社会经济落后等多方面的因素,发展区别于一般的旅游的生态旅游。开发时应注意突出和保持其自然与民族特色。不要设想充斥着现代建筑的渡假村,而要考虑具有南方蒙古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创建,形成特色品牌,从而吸引旅游者,以在重庆范围内的“人无我有”有时来取胜,给彭水蒙古族发展创造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