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0日星期一

论成吉思汗的“人和”思想

我们探讨成吉思汗征战史的时候会发现,他所以能战胜他的所有对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同他的所有对手相比较,他比较善于团结内部,依靠本身团结的力量,战胜失去的“人和”的对手。这个“人和”问题,或者说团结问题,是成吉思汗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他胜利的组织保证。
  成吉思汗同他的对手们相比较,采取了比较明智的政治步骤,较成功地处理了内部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维系了全蒙古和武装力量的团结统一,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一)较成功地处理了黄金家族内部的关系
  成吉思汗生前最为担心和忧虑的是,在他身后发生同室操戈、骨肉相残,从而使蒙古分裂瓦解的悲剧。为避免发生这种悲剧,他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必要的札撒,采取了相应措施。
  他不厌其烦地对诸子、诸弟、族人进行苦口婆心团结战斗同舟共济的教育。“他习以为常地敦促着去巩固诸子、诸兄弟之间的和睦大厦,增强他们之间的友爱基础;并且时时不断地在他的诸子、诸弟、族人的心胸中撒下团结的种子,在他们的脑海里绘出同舟共济的图画。而且他拿譬喻去加牢那座大厦,充实那些基础。”1 成吉思汗拿一、二支箭能够折断,多支箭不能折断的典故,告诫儿子们“只要你们兄弟相互帮助,彼此坚决支援,你们的敌人再强大,也战不胜你们。”他又拿多头蛇冻死,一头蛇没有冻死的典故告诫儿子们“如果你们当中没有一个领袖,让其余的弟兄、儿子、朋友和同伴服其决策,听其指挥,那么,你们的情况又会像多头蛇那样了”。2
  他给诸子、诸弟、族人分配相应的职位、禹儿惕和军队,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力,共享权力富贵,团结和睦。成吉思汗长妻所生的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四个儿子,按照当时蒙古的风俗,享有较大的优待和特权,“他们拼着性命去建立丰功伟绩,犹如帝国宝座的四根台柱,汗国宫廷的四根栋梁。成吉思汗替他们各自选择了一项特殊的职务。他命长子术赤掌狩猎……次子察合台掌札撒和法律……窝阔台他选择来负责一切需要智力、谋略的事,治理朝政。他提拔拖雷负责军队的组织和指挥,及兵马的装备。”3其他儿子、诸弟、族人也都有相应职务。成吉思汗还把国土分赐给诸子、诸弟和族人,称为禹儿惕;把十二万九千蒙军也分赐给诸子、诸弟和族人,按着当时蒙古的风俗把军队的大部分(十万一千人)分给了拖雷。总之, “成吉思汗的子孙超过百人,他们各有自己的职位、禹儿惕、军队和装备。”4
  成吉思汗定立了对黄金家族的团结和帝国的统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择贤议定皇位继承人的札撒。这就是说,第一,不是“长者为嗣”,而是“择贤而立”;第二,不是由个人指定,而是民主商定。其具体做法是,在黄金家族、高级将领、那颜参加的大呼里勒台上从皇子中推举贤能者继承皇位。《蒙古秘史》记载: 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前,根据也遂可敦的进谏,召集诸子、诸大臣商议,征求诸子的意见,选定了“雄才大略、足智多谋”在诸子中出众的第三子窝阔台为皇位继承人。从当时的大量史实来看,所以选定窝阔台,主要是着眼于在他身后维系黄金家族的团结和帝国的统一。长子术赤和二子察合台不和,二子察合台虽然善于执法,四子拖雷虽然具有军事才能,但都性情暴烈,只有三子窝阔台有气度、很仁慈、能容人,可以调解诸兄弟和族人之间的关系,保证黄金家族和帝国的团结统一。成吉思汗为了使窝阔台顺利地继承皇位,在生前做了许多工作。在病危时,召见诸子训诫:“如我的儿子个个都想成为汗,想当帝王,不相互谦让,岂非又像一头蛇和多头蛇的故事?”他要诸子立下文书,保证在他身后不许更改窝阔台继承皇位的决定。5《蒙古秘史》(第254节)记载:西征前召集的议定皇位继承人的呼里勒台上,成吉思汗训诫在会上争吵的术赤、察合台二子要实践推举窝阔台为汗的誓言,不要使人们耻笑,要和睦。不要像阿勒坦、忽察儿二人那样不实践诺言,生出坏心(阿勒坦、忽察儿二人是推举铁木真为汗的族人,后来叛变投敌,反对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立即把阿勒坦、忽察儿二人原所属的百姓分赐给这二子,做为殷鉴。
  成吉思汗为维系黄金家族的团结而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步骤,保证了他身后的窝阔台、贵由、蒙哥三个汗时代,依靠黄金家族的相互合作和支持,挫败少数人的阴谋和叛逆,维系了蒙古及其武装力量的团结统一,征服了欧亚广大地区,打败了他们所有的敌人。成吉恩汗逝世后,及时召开大呼里勒台,众王公、那颜们“毫无猜忌和欺诈”,“毫无恶意或倾轧”,团结一致地推举窝阔台为汗。窝阔台逝世后,也及时召开大呼里勒台推举合罕。窝阔台第二子阔端一心想继位,因成吉思汗一度提到过他。窝阔台生前有让其爱孙失烈门继承汗位的意图。众王公、那颜们认为窝阔台汗的诸子中, “贵由以他的英武、严峻、刚毅和驭下而知名,他是长子,处理危难最富实践,而且对祸福最有经验。阔端相反地病体奄奄,失烈门仅为一孩童。6”因此,一致推举贵由登了汗位,大呼里勒台前后,及时处理了成吉思汗之弟斡惕赤斤举兵谋取汗位的问题。贵由汗逝世后,以拔都为首的多数王公推举在征战中负过重任、立过战功,以英勇机智贤明著称的、甚得众心的蒙哥(拖雷长子)继承汗位,但是,不得众心的失烈门、忽察、脑忽(三者为窝阔台系)和也速(察台合系)等少数人争夺汗位,反对推举蒙哥,并且不听劝请,拒不赴会。最后,他们竟然以赴会为名,企图乘蒙哥汗及诸王酒醉发动政变。黄金家族的大多数成员团结一致,在广大战士的支持下,粉碎了他们的阴谋,避免了一场同事操戈、骨肉相残的悲剧。
  窝阔台、贵由、蒙哥三汗登极后,都得到了黄金家族成员的服从、尊敬、友谊和支持,特别是窝阔台汗同他的兄弟察合台、拖雷之间的互相尊重、关心、爱护和支持是很真诚的。窝阔台汗患重病时,拖雷祷于天,请以身代死。拖雷死后,窝阔台汗终生病念,加倍优待和尊重拖雷遗孀及其子女。窝阔台汗饮酒无节常致病,其兄察合台素为窝阔台所敬畏,遣一侍臣监督,规定每餐饮量,窝阔台汗不敢公然逆兄命。窝阔台汗每有军国大事,必先征得察合台的同意。
  耳闻目睹过上述史实的13世纪史学家志费尼在他著的《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46页)中写道:“我们讲述的仅仅是微不足道的部分史实……悉数著录是不可能的,我们谈这些的目的,在于说明他们之间的融洽一致,拿此与别的国王的事相比较,看看弟兄如何相残杀,子如何谋害其父,迄至他们注定被击败、被征服、权势土崩瓦解为止……但成吉思汗子孙中继他为汗者,依靠相互协助和支持,征服全世界,彻底消灭他们的敌人。(志费尼只听到看到蒙哥汗时代为止,没有看到忽必烈汗以后的大分裂的史实。——引者)眼下这些故事和史实的作用在于:智者无需亲身经历之苦而受教,因研读这些记载而获益。”
  (二)较成功地处理了他和他的黄金家族同全军将士之间的关系
  成吉思汗在处理这个问题方面,同其他许多帝王相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黄金家族不敢仗势欺人。中外历史上许多王朝的皇亲国戚不仅对普通百姓,而且对达官贵人也是称王称霸,仗势欺人的。但是,成吉思汗则要求黄金家族不许放肆。这个问题,通过《蒙古秘史》(第244、245、246节)上记载的成吉思汗家族同蒙力克家族之间的一次冲突及其处理的过程可以证明。蒙力克及其父察刺合是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死时托孤的人,在同王汗的斗争中援救过成吉思汗,蒙力克七子之一的帖卜腾格理(巫神)阔阔出推戴过成吉思汗。因有这些功劳,封蒙力克为千户那颜。蒙力克及其七个儿子依仗他们家族的功劳和权势以及帖卜腾格理在蒙古民众中的宗教影响而日益飞扬跋扈起来,一直发展到同成吉思汗及其家族争夺统治权。蒙力克的七个儿子有一次竟然把成吉思汗之弟哈撒儿抓起来吊打,跟随成吉思汗生死与共,对建国立下汗马功劳,勇武过人,握有兵权的皇弟——哈撒儿不敢擅自报复,而跑去向成吉思汗求救,但成吉思汗不予保护,只是说:“你不是称作不败于一切有生之物的人吗?为什么被打败了?”哈撒儿只得流着眼泪走了,苦恼了三天没有来。接着,帖卜腾格理用宗教迷信离间成吉思汗和哈撒儿之间的关系,信仰萨满教的成吉思汗被一时蒙骗,抓来哈撒儿审问。幸亏诃额伦母亲干预,搭救了哈撒儿。此后,九种语言的部众聚会干帖卜腾格理处,斡惕赤斤(成吉思汗弟)所属的百姓,甚至成吉恩汗系马处也有许多人投往帖卜腾格理处的。斡惕赤斤派去索要百姓的使者被拷打后背着马鞍子徒步回来了,斡惕赤斤亲自去索要百姓时,蒙力克的七个儿子逼着斡惕赤斤跪在帖卜腾格理面前悔过,被赶了回来。斡惕赤斤受欺侮后,第二天跑去跪在成吉思汗面前哭诉。这时,孛儿帖夫人看见斡惕赤斤痛哭,她掉下眼泪来对成吉思汗说:蒙力克家族为什么这样厉害?这样欺侮你的兄弟们?你健在的时候就这样欺侮你的兄弟们,一旦你去世了以后,你的子弟们能管理得了这个国家吗?他们是企图不让你的子弟们管理这个国土。你能让他们随便过去吗?孛儿帖夫人泪流满面。成吉思汗听了孛儿帖夫人的话后,把蒙力克及其七个儿子叫来,用角力的形式处死了帖卜腾格理。
  事后,成吉思汗说:“帖卜腾格理打我的兄弟,离间我们兄弟,违犯了天意,所以把他的生命取走了。”他斥责蒙力克:你不劝诫你的儿子们,他们要和我平等,所以帖卜腾格理掉了脑袋。如果早知道你们有这样毛病,早就让你像札木合等人那样的结果了。又劝诫蒙力克:早上说的话晚上变,晚上说的话早上变,是可耻的。坚持以前的话才是高尚的。又降旨:“如果曾在态度和行为上保持分寸的时候,谁能比得上蒙力克父亲的家族呢!”从此以后,蒙力克的儿子们都老实了。
  从这个事件及其处理过程可以看出,黄金家族成员不仅不能仗势欺人,反而有时受人欺侮。蒙力克及其七个儿子不只是欺侮黄金家族的问题,而是向成吉思汗及其家族夺权的反朝廷的造反行为。像这样的严重事件,放在其他帝王身上,不仅要处死蒙力克及其七个儿子,而且要株连九族的。但是,成吉思汗采取了打击首恶者,争取大多数和既斗争又团结的方针,只处死了首恶者帖卜腾格理一人,争取团结了蒙力克及其他六个儿子。
  二是,对将士的处罚比较公道、慎重,宽大为怀,教育为主,不滥施惩罚,不因个人喜怒随意处置人,避免罚不当罪。
  成吉思汗说:“汝等不从我教,初二次责辱之,三次则流(放)于巴勒真忽儿珠儿之地,归而仍不从教则下诸狱,终不改则令宗亲共议其罚。”7他派速不合率军到远地追敌时,对军事行动作了许多指示,其中有一条规定:“如果是我的熟人违犯了命令,你就把他送回来,如果不是我的熟人违犯了命令,你就可以惩办。”8 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慎重,尽量避免罚不当罪;而且,他的熟人都是久经战场的军队骨干,更须慎重。在西征中,脱忽察儿违犯军令,经过蔑力克汗的边城时随便掳掠,以致惊动了蔑力克汗逃走。依法当斩,但赦免未斩,予以申斥,革去军职。失吉忽秃忽率三万蒙军在八鲁湾与札兰丁战,因指挥失当而大败,损失甚重。只是说失吉忽秃忽“狃于常胜,未受挫折,今遭此败,当以为戒。”9
  成吉思汗还教育诸于处罚将士要慎重,公道,避免罚不当罪。他分兵于诸子、诸弟时,当着诸将面嘱咐诸子:“若诸将有过,切勿独断罚之。盖汝曹年幼,而诸将皆功臣也。欲罚之,必先询我意,我若不在时,应共商之,然后执行法令。必须其罪状显明,犯者自承,并不能不承认处罚之当,而使其罚不出于愤怒或其他感情也。” 10
  成吉思汗做为全军最高统帅、帝国最高统治者,终生没有枉杀一名功臣,甚至没有冤枉过一名将士。如果有,那就是受帖卜腾格理的一时蒙骗而捕审了他的弟弟哈撒儿,并夺了哈撒儿的部分百姓。但很快醒悟到帖卜腾格理“用恶言离间我们兄弟”,处死了帖卜腾格理。成吉思汗做为封建帝王,这点是难能可贵的。他比那些虽有所作为但搞“兔死狗烹”的帝王确有高明和得人心之处。
  三是,关心照顾和尽量满足将士的利益。
  成吉思汗说:“我军之多如林,从军之女亦可成队。我愿其口餍肥甘,身餍文绣,居得华屋,牧得腴地,道途之内荆棘不生,此我之素志也。”11他在病危时,为了使帝国不致分解,向诸子提出了遗嘱,其中一条嘱咐诸子要“一意为汝等之友朋增加富贵”。12为成吉思汗效忠过的玉龙杰赤富商、回教徒、两征前派往花刺子模的使臣马合木说:“成吉思汗对于他想要奖赏的人那样慷慨——像凶暴的母老虎抚爱自己虎仔一样。”13
  成吉思汗在战争中,对有功将士随时给予重赏,对死去的将上随时给予优厚的抚恤。当1206年登上帝国汗位时,对开国功臣,论功行赏,分别封了万户那颜、千户那颜、百户那颜、十户那颜,其中封了九十五名千户那颜,四名万户那颜,并给予各种奖赏。对死去的功臣之子孙们给予了抚孤的优厚的赏赐。嘱咐他的子孙们:今后对这些功臣、将士们要如我遗念一般,好生抬举,休叫怀怨,福神般看待着。
  (三)结交了一支强大的那可儿集团,做为领导与团结全军的核心和骨干力量
  青少年时代的“除了影子,没有旁的朋友,除了尾巴,没有旁的鞭子”的逆境和摆脱欺凌、统一蒙古、解除异族压迫的政治抱负,促使他广泛结交和组织了一支强大的那可儿队伍。只要为人忠诚、讲信义,就不问出身贵贱、不分部落、不分民族、不计个人恩怨,都结交做那可儿。对成吉思汗无限忠诚的“四杰”(孛斡儿出、木华黎、赤老温、孛罗忽勒)和“四狗”(忽必来、者勒蔑、速不台、哲别)都是平民甚至奴隶出身。成吉思汗封的忠实那可儿九十五名千户那颜,多数是平民或奴隶出身。那可儿中只有少数才是成吉恩汗本部落的,大多数是其它部落甚至是敌对部落出身的。他的那可儿队伍中,除了蒙古各部落出身的人以外,还有契丹、女真、畏吾儿、西夏、西域穆斯林等其它民族出身的一大批人。统一蒙古的战争中,王汗搞突然袭击,成吉思汗因“仓卒不为备”众军大溃”,从行者仅十九人。贾敬颜先生对这患难相从的十九人考证出十五个人。这十五个人中,就有契丹族耶律阿海、秃花兄弟二人,西域赛夷人,札八儿三个异族出身的那可儿。另外,这十五个人中的镇海,据志费尼和王国维说是畏吾儿人。这些人同成吉思汗生死与共,屡立战功,耶律阿海后被尊为太师、太傅,镇海后来是窝阔台汗的丞相。那可儿中也有唐兀人,比如,昔里钤部就是。一次受敌伏击,首帅马踬,他以己乘之马给首帅骑奔,自乘所踬马殿后。事后,成吉思汗问他为啥这样做?他回答:“小臣阵死,不足轻重,首帅乃陛下器使宿将,不可失也。”成吉恩汗夸奖了他的忠诚。为成吉恩汗掌印章的人就是畏吾儿人忠诚的塔塔统阿。耶律楚材是契丹人,忠实、正直,博学多才。成吉思汗曾多次向窝阔合推荐“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窝阔台汗遵照成吉思汗的旨意提拨耶楚材为中书令。那可儿队伍中,有些原来是成吉思汗的敌人。比如,“四狗”中的哲别不仅来自仇敌奉赤兀惕部,而且射伤过成吉思汗。因为他投顺时,勇敢地承认是他从山上射的箭,成吉思汗赞扬他的诚实,做了那可儿。成吉思汗前后从敌人营盘拣来四个儿童由其母亲柯额伦抚养做他的义弟,都成了他的忠实的那可儿。其中,孛罗忽勒成为“四杰”之一,失吉忽秃忽成为全国最高断事官。成吉思汗就是依靠这样一个忠诚可靠的来自不同阶层、不同部落、不同民族,甚至来自敌营的人们组成的那可儿集团,做为桥梁、纽带,团结带领了来自不同阶层、不同部落、不同民族,甚至来自敌营的广大将士。
  成吉思汗对他的那可儿肝胆相照,亲如手足。不仅对青少年时代以来生死与共的李斡儿出等人是这样,就是对后来从敌营投降过来的那可儿也是如此。比如,攻金时降蒙的被封为辽王的耶律留哥死后,其妻姚里氏拜见成吉思汗于西夏。姓里氏返辽东时,以蒙古礼节九九计赐河西俘人九口、马九匹、白金九锭。遣还其扈从多年征战的儿子薛* 袭其父职时说:“尔父能割爱以尔事联,其情贞悫可尚。朕以兄弟视尔父,则尔犹吾子。”降旨要薛* 同别勒古台(成吉思汗弟)共同管辖军马为第三千户。14
  那可儿们对成吉思汗则风雨同舟,患难相从,忠贞不渝,不惜以生命保护成吉思汗的安全。在同泰赤兀部的战斗中,成吉思汗脖子受伤,流血不止,者勒蔑以口吮其血,咽之吐之,坐守到半夜。成吉思汗醒来要水喝,者勒蔑潜入敌营寻马乳回来给喝。有一次战斗失利,会大雪,失去帐幕,夜卧草泽中。木华黎、孛斡儿出张裘毡立雪中障蔽成吉思汗达旦竟不移足。有一次敌人追击,成吉思汗马被击死,孔温窟哇以己马救济,成吉思汗得以脱险。
  成吉思汗的那可儿集团武将云屯,谋臣如雨,是一支强大的志同道合、忠贞贤明、能征善战、治国安邦的队伍。成吉思汗就是由他的那可儿们担当各级将领,统帅全军。这个那可儿集团就是成吉思汗的武装力量及其整个事业的领导核心和骨干力量。就是这个那可儿集团组建和统帅举世无故的蒙军,征服了半个世界。
  (四)较成功地处理了那颜和士卒之间的关系
  成吉思汗对士卒强调要敬上,忠实于将领,服从命令,严禁脱离其所属的十夫长;对那颜则严格要求爱护士卒。
  爱兵方面,成吉思汗有以下三个突出之点:
  一是,严格要求关心士卒的疲劳、饥渴,量士马之力自弱者始。他并且把这点做为选拔将领的条件,不符合此条件者不得为将。他说:“言勇无如也孙伯,终日战而不疲、不饮、不食……然不可使为将。彼视人犹己,上卒疲矣,饥渴矣,而彼不知也。故为将者,必知己之疲,知己之饥渴,而后推之于人。其行军也,必知路之远近,以量上马之力,量力自弱者始……”15。也孙伯就是《秘史》上提到的者勒蔑的儿子也孙帖额,成吉思汗只任命他为箭筒士长,终未委任他为统军的将领。
  二是,对士卒不得滥施惩罚,更不得枉杀。
  比如,成吉思汗在成立万名护卫军时降旨:护卫人员第一次误班,鞭三条子;第二次误班,鞭七条子;第三次误班,鞭三十七条子,因此种人已不愿出力,流放到远方。并严令:当班长的不得依仗班长权势,不经我的允许,去处罚护卫。有错误的时候,要说他们,该杀的由我们来杀,该打的让他卧倒之后打。当班长的如果擅自动手打护卫,用条打的就罚以条打,用拳击的就罚以拳击。16
  三是,严格要求爱惜士卒的生命安全。战场上不得遗弃伤员。如果遗弃了伤员,则一个小队的官兵皆处以死刑。不得无谓牺牲一个士卒的生命。如果使一名士卒无谓牺牲,则那颜将犯下不赦之罪。即便是一次大会战牺牲了几十名将士,最高统帅也甚感惋惜。拔都西征中的匈牙利郭宁河会战,负责侧后迂回的速不台因渡河时结筏未成而迟到,致使正面部队牺牲了二十多名官兵,为此事拨都严责速不台17。成吉思汗为尽量避免无谓牺牲,减少伤亡,严格注意讲究战略战术。严格贯彻集中兵力的原则;进行闪击战,攻其无备,出奇制胜;以运动战为主,力避伤亡大的阵地战;主要以远战武器弓箭对战,力避白刃搏斗等等。
  成吉思汗贯彻爱兵方针的成果是战争中兵员伤亡极少,兵力极其节约,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对此,许多史学家甚为惊讶。他凭着蒙古百多万人口、十几万骑兵发动了大规模向外扩张的二十多年战争,对金国、西夏、西辽、花刺子模以及不里阿耳、钦察、俄罗斯发动了大小几十次战役,消灭敌军百多万,占领了欧亚广大地区。可是,他的兵员并没有枯竭。在他身后,他的继承者又发动了大规模的向外扩张的战争,其中灭金战争、三次征宋战争、拔都西征、旭烈兀西征等。足见他的兵员伤亡多么少,兵力又多么节约。
  耳闻目睹过蒙军官兵关系的志费尼在其《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29、31页)中写道:“他们有一种可称赞的作风是:不讲究礼仪,……毫不高高在上,难以接近”。“历史上未曾有过……任何王朝的帝国拥有像鞑靼军这样的军队:如此坚韧不拔,对饱暖知恩图报,在顺逆环境中服从其将官……”。
  (五)把忠诚信义为为处理内部各方面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
  可以明显看出,在本文所述成吉思汗处理武装力量内部各方面关系的过程中,贯串着一条主线,就是黄金家族成员之间、成吉思汗同那可儿和将士之间、那颜和士卒之间,必须互相忠诚、互有信义,只有忠诚的有信义的人才可做同伴。成吉思汗把忠诚信义做为最高道德要求于包括他个人在内的黄金家族和广大将士,做为处理和调解君臣之间、官兵之间、那可儿之间关系的精神纽带和根本指导原则。
  成吉思汗认为只有对合罕,对主人忠诚的有信义的人才可做同伴。在战争中,对于凡是背弃故主或杀死故主前来投降的人就做为不忠诚不讲信义的人一律斩首。王汗之于桑昆的马夫,把桑昆遗弃于荒野逃来投顺,说他是没有信义的人立即斩首了。札木合的几个同伴把札木合逮送给成吉思汗时说:凡是侵害合罕、领主的人不可做同伴,下令在札木合面前杀了。反之,凡是放走故主逃逸或为了掩护故主对成吉思汗坚决抵抗的,就做为忠诚的讲信义的人与之做那可儿,甚至加以重用。纳牙阿父子三人根据纳牙阿的意见放跑了其故主塔尔忽台,成吉思汗赞扬纳牙阿是可以信任的、懂大道理的、可以委付大事的人,封为万户那颜。合答黑吉为了其故主王汗逃走,抵抗三天三夜后才投降。成吉思汗赞扬他是讲信义的大丈夫,与之做了那可儿。耶律楚材是辽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事于金朝。成吉思汗会见他说:“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耶津楚材说:“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成吉思汗“重其言,处之左右”18。
  成吉思汗对于本军之朝秦暮楚的人,即便是亲族也不与之做同伴,并严加惩处,直至斩首。撒察、泰出二人是成吉思汗堂兄弟,曾推举过成吉思汗,宣誓永远忠于成吉思汗。后来叛变,袭击成吉思汗老营,抓住后接着他们不践誓言斩首了。叔父答里台投敌叛变,后来又归顺。成吉思汗本想杀掉,只因孛斡儿出等人的苦谏才未杀。
  成吉思汗对于说谎话的人极为鄙视,对于肯说老实话的人则做为信得过的人与之做那可儿,以至重用。“四狗”之一的哲别前来投顺时,成吉思汗问:在阔赤田作成时,从山上射伤了我的白嘴黄马的脖子的是谁(成吉思汗掩饰了自己的脖子受伤)?哲别当即承认从山上射箭的就是他。并说如果饶了他,愿忠心效劳。成吉思汗说:“敌人对杀害人的事情,多隐瞒不露。你不隐瞒杀害人的事情,老实地讲出来,这种人是可以交朋友的”。并当即把他原来的名字只儿豁阿歹,改名为哲别。因为“射伤了我的白嘴黄马的脖子”,要他“就像我跟前的哲别(箭簇或枪刺)似的保护我”。19
  成吉思汗对待亲族、那可儿、将土则以诚相待,严守信义。他同时要求黄金家族成员也必须如此。在阔亦田会战中,成吉思汗受伤,因者勒蔑的精心救护而脱险时,对者勒蔑表示:对他的几次救命之恩永世不忘。后来事实证明,成吉思汗对者勒蔑的情谊始终不渝,封为千户那颜、九次犯罪不罚。成吉思汗由于得到巴歹、乞失里黑二人的及时通报而粉碎了王汗、桑昆的突袭,并征服了该部后说:“巴歹、乞失里黑二人有救我生命的大恩,……从今以后,直到子孙,凡是继承我大位的人,都应当永远记住他们两位的大恩!”并把王汗的金帐、金酒局等用具和随从全部赐给了他们二人。后来又封他们二人为千户那颜。20豁儿赤曾预报过铁木真将做国王的 “吉兆”,成吉思汗登大位时遵照当时的诺言不失信用,封豁儿赤为万户那颜,准许从全国选娶三十名美女。
  成吉思汗对忠诚信义的言传身教和大力思想灌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转化成了强大的物质力量,建成了忠诚可靠、讲求信义、严守纪律、团结一致的强大武装力量。耳闻目睹过成吉思汗军队的志费尼说:“整个世界上,有什么军队能够跟蒙古军相匹敌呢?战争时期,当冲锋陷阵时,他们像受过训练的野兽,去追逐猎物,但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他们又像是绵羊,生产乳汁、羊毛和其他许多有用之物。在艰难困苦的境地中,他们毫不抱怨倾轧”。“他们的服从和恭顺,达到如此地步:一个统帅十万人马的将军,离汗的距离在日出和日没之间,犯了些过错,汗只需派一名骑兵,按规定的方式处罚他,如要他的头,就割下他的头,如要金子,就从他身上取走金子。”21也耳闻目睹过当时蒙古及其军队的罗马教皇使者宾尼说:蒙古人比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人都对主人(从合汗和万夫长或万户长到十夫长或十户长。——引者)顺从。对主人非常尊敬,一点也不说谎话。蒙古人相互之间从不争吵,他们相互之间打架、斗殴、伤人、杀人的事情完全没有见过。……蒙古人同事之间特别尊敬,相互关系非常良好,食物即便不够屹,也很愉快地分着大家吃,……他们相互不嫉妒,同事之间也没有诉讼之事。他们相互不侮辱,相互帮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对方。……即使酩酊大醉,也决不打架,斗殴。22
  总之,成吉思汗就是依靠团结一致的黄金家族和那可儿集团,团结带领全体蒙军将士,击败了内部不和的各个对手,统一了蒙古,征服了半个世界。
  可是,由于成吉思汗的呕心沥血而维系的黄金家族的团结和蒙古的统一局面,因其只是建筑在对个人服从和封建伦理关系之上,所以决不可能如成吉思汗所想,世世代代巩固下去。这种团结“人和”的局面只维持到蒙哥汗时代。蒙哥汗一死,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阿里不哥利令智昏,公然背叛他们祖宗成吉思汗的训诫和札撒,在他们身边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的教唆下争夺汗位,违背在全蒙古大呼里勒台上择贤议定皇位继承人的札撒,迫不及待地前后篡登汗位,终于发生了成吉思汗生前所最担心和忧虑的骨肉相残、同室操戈,从而使蒙古分裂的大悲剧。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海都、乃颜等诸王之间、各个汗国之间、各个汗国内部,长期地互相杀伐,互相征战,使欧亚广大地区战祸连结、生灵涂炭;使成吉思汗终生奋战而统一起来的蒙古民族走向了在世界各民族历史上仅见的大分裂,而且是永远的分裂,使依靠团结走向繁荣,并发展成为世界强人民族的蒙古民族,在几百年的兄弟阅于墙的局面中,逐步衰落为世界弱小民族之一。
  团结,是一个民族走向繁荣的首要条件!
  分裂,是一个民族走向衰落的首要原因!!

  (1982年7月完稿)
  注 释
  1 《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44页。
  2 同上,第45页。
  3 同上,第44页。
  4 同上,第46页。
  5 同上,第213页。
  6 同上,第294页。
  7 《元史译文证补》卷一下《太祖本纪译证下·太祖训言补辑》。以下只注《太祖训言补辑》。
  8 谢再善译《蒙古秘史》第199节。
  9 《多桑蒙古史》上册第125页。
  10 转引自《多桑蒙古史》上册第182页。参阅《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第380页。
  11 《太祖训言补辑》。
  12 转引自《多桑蒙古史》上册第149页。参阅《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第319页。
  13 杨契维茨基著《成吉思汗》第153页。
  14 《多桑蒙古史》上册第149页。
  15 《太祖训言补辑》。
  16 谢再善译《蒙古秘史》第227节。
  17 《元史》第十册,第2978页。
  18 同上,第十一册耶律楚材传。
  19 谢再善译《蒙古秘史》第147节。
  20 同上,第187、 202节。
  21 《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32、 33页。
  22 译自日文版《中央亚细亚蒙古旅行记》第19—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