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那年的夏天是一个很闷热的季节,紧张的中考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巨大挑战,自5岁起念书以来,真正要念书做什么,也并没有一个人完整的讲述给我。中国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在我脑子里的印象并不深,不过和中国古代的普通读书人一样,要实现从平民阶层到士族官僚的跨越,好好念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有了这个想法也就明白了读书有何用,读书的价值何在。在所学习的课程里面,外语、地理和历史成了我最为喜欢的门类,爱读书也正是源于此,以后这样一种爱好一直延续到现在。
作为一种爱好、丰富个人阅历和提升自身修养与品行的一部分,如今的高速海量信息化的时代给了我一个机会来把当初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念头表露出来。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和大中华地区丰富多彩的秀美山川与人文风情给了我许多激情与梦想,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能引起我的关注,这是20年来心境的一个证明。由于工作原因,给了我很多机会和视角来广角度了解与观察当代中国普通百姓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与现实,而在读阅中国历史的过程中,我不免要把我观察和了解到的这些东西拿来和过去数千年的中国比较,这种既交古人又交今人的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有意义,也很充实,仿佛一幅美景在前,令人浮想联翩。
2009年的这个夏天,我一直在思忖以什么样的角度和以怎样的方式把这幅既交古人又交今人的美丽图画展现在世人面前,这确实有相当难度。对于我这样一个非文史专业的探求者来说,要把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精彩的描绘出来,完全显得有些“画蛇添足”和“力不从心”。不过大凡要想做点像样的事情总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勉为其难也罢,好事也罢,逞能也罢,有这点性情来说和做点事就不要在意别人如何看,于是我打定主意写一个蒙藏文化谈系列集册。至于为何谈蒙藏文化,我想这不外乎三个理由,其一蒙古地区和西藏地区对国内大多数人来说是历史悠远的陌生之地;其二这两个地方与我国有着深刻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联系,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两者的地位与影响在内地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其三蒙古地区与西藏地区是大中华地区辉煌文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本文作者的一个兴趣与爱好所在,我也有意把它的精彩部分呈献给当代人,当然这其中包括了诞生了蒙古民族的英雄成吉思汗等原因。
蒙藏文化系列谈计划撰写199集,由于是边思考、边观察和边记录,因此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截止到撰写本文序言时止,本文作者还没有亲身踏足蒙古地区和西藏地区的土地,而且也不通蒙文和藏文,要了解和收集各种资料信息是有极大难度的。但幸好如今的2009年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加上一定的外语功底,事情也没想得那么艰难,只要用心下工夫就成。固然如此,到底我还是要计划到蒙古和西藏去的,这是我的心愿。
背景知识点——蒙 古 族
根据最新资料,全世界蒙古族人口约有2000多万,分布于12个国家,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8个国家,其中中国和蒙古国两国占到了80%以上(中国约1300多万,蒙古国约290万)。在(漠北)蒙古国蒙古族主要以喀尔喀蒙古人为主,其他还有布里亚特、杜尔伯特、巴亚特等少数族裔蒙古人;在(漠南)中国(今内蒙古)有察哈尔、鄂尔多斯、热河蒙古人,中国西部新疆地区则有准噶尔蒙古人等;在俄罗斯联邦的西伯利亚地区有布里亚特蒙古人,伏尔加河流域则有卡尔梅克蒙古人等。
中国的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自治县也是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地,还有少部分散居在宁夏、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区。
蒙古族人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用蒙古文。蒙古族信奉藏传佛教。
居住方面,牧区多住在蒙古包内,蒙古包是蒙古族的标志性建筑。在一些农业地区,建筑与汉族无差别。
饮食放方面,牧区多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粮食为辅;农区则以粮食为主,辅以奶食或肉食和蔬菜,普遍嗜饮砖茶。手抓羊肉和全羊宴是蒙古族待客的盛宴。
服饰方面,男女都穿宽身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或束红、黄色头巾。女子盛装时戴银饰点缀的冠,平时则以红、蓝色布缠头。另外,蒙古族男女都戴首饰,男子在左耳戴着镶嵌宝石的耳环,手指上戴戒指,手腕上戴一匝银镯。妇女则用宝石、金银、玛瑙做成手镯、耳环等戴在身上。
蒙古族一般实行土葬、火葬和野葬。
传统节日有白月节、祭敖包、那达慕大会等。白月节即农历新年,日期同藏历新年。那达慕在蒙古语里是娱乐、游艺的意思,这一词来源于赛马、摔跤、射箭三项游艺。后每年的那达慕大会都会有这三项男子游艺活动。近年来,那达慕大会的内容除了这三项外,又增添了许多内容,成为了蒙古族人民的一年一度的盛会。
蒙古族崇尚白色和数字九,白色被蒙古人认为是洁白和圣洁的,数字九则是天地五行阴阳观中的阳之首。
蒙古族的禁忌:骑马坐车到牧民家里做客,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骑马的鞭子在进蒙古包前要放在门外,若带入包内则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恭;进门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的陪同下坐右边,离包时也要走原来的路线;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主人端来的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旧时包内的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坐时脚不能伸向西北方;不能用烟袋或手指人头;锅灶不能用脚踩碰,不能在灶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蒙古包里若有病人,便在包门前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表明主人不能接客,来访者就不应进门。
背景知识点——藏 族
藏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省的藏族自治州、县,境外有一部分分布于尼泊尔、不丹、锡金和印度等国,总人口约有500万,其中中国境内占到90%以上。
藏族使用藏语,属汉藏语系,藏文是参照梵文某些字体于公元7世纪前期创制的,为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至今通用。
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也有少部分人信仰原始苯教。
藏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7世纪初就有藏文文献传世,在史学、医学、书法、绘画方面都体现了较高的水平,创制了藏历,发展了藏剧。藏族能歌善舞,以踢踏舞驰名。
藏族人的房子一般建于向阳的高地、靠近水源的地方,以石块或夯土筑墙,高二三层,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或作牲畜圈,平顶多窗,有院落,屋内以木板或坐垫铺地。牧民多住大帐篷。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牦牛,有高原之舟的美称。水路运输工具是牛皮船或独木舟,牛皮船是藏族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
藏族人习惯只称名字,多取自佛经。男子发辫盘于头顶,女子发辫披于肩,梳成双辫或多辫,并在辫稍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以饰物。男女均戴藏式金花帽。上衣袖长襟短,男着裤,女着裙,外着长袖肥腰圆领,向右开襟系带的藏袍。男女均系腰带,穿长靴。
藏族农区的居民的主食是糌粑,牧区居民的主食是牛羊肉,喜饮酥油茶、奶茶,喝青稞酒,并有弹酒的习俗。爱吃牛奶制成的酸奶、奶渣。不吃奇蹄类兽肉,大部分地区还有不吃飞禽和鱼的习惯。
藏族通行天葬,僧人圆寂或林区生活的居民实行火葬,此外还有水葬、土葬和塔葬。
藏族礼俗欢迎宾客时要献一条丝织长巾,藏语称哈达,通常是白色的。下级向上级,晚辈向长辈献哈达应低头躬身,双手要献到对方手里;上级向下级、长辈向晚辈回赠哈达,接收人应低头躬身,让赠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平辈之间互赠哈达,交给对方手上即可,对方也应回赠一条。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藏历新年、望果节、雪顿节等。
藏族的禁忌:忌讳随便触摸佛寺的经书、钟鼓以及活佛的身体和念珠;转经筒、叩长头和转寺院应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忌用脚踩踏灶台或坐在灶台之上;忌烧、狗粪和破布、旧鞋等不洁之物;做奶制品的家具上忌放其他物品;接羔季节非亲属不得入内;栓牲口的地方忌大小便;忌不熟悉的男女在一个碗里揉 粑和吃 粑;忌男女混坐,男左女右;坐下时忌脚底朝人;忌家里人出门后马上就扫地;家里有病人或生育时忌生人来访等。